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都梁小说《亮剑》看其被改编为电视剧《亮剑》的劣与优

(2018-08-25 18:18:43)

作者 都梁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5-3
页数570
定价28.00元
装帧平装

 

《亮剑》一部抗日爱国主义题材电视剧,播出以来,广受赞誉经久不衰,据统计,在各大卫视重播超过300次,90后的阵地—bilibili网站弹幕超过千万条,由《亮剑》衍生的“李云龙名句”“弹幕经典留言”、dif动图、以及游戏《绝地求生》的游戏配音,共同形成了一股亚文化现象,在近几年持续发酵。笔者诧异于这部电视剧生命力之长久,重新观看了该剧,并阅读了原著,看后一些感想,发之共飨。

《亮剑》原著并非一流小说,却被改成了爆款电视剧。原因是什么?

先来看看小说《亮剑》。我们说评判一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不仅要看它的文学性(文笔的流畅、超越的思想和意识),还要看它的艺术性(情境的营造、文字的美感)。就都梁的《亮剑》而言,不仅文学性较为逊色,其艺术性更是平平无奇甚至于浅显粗糙。

我们来看书中主角李云龙出场的介绍:“李云龙中等个子,长得很均匀,就是脑袋略显大了些,用他自己的话解释,是小时候练武,师傅老让他练头功练得狠了些,净拿脑袋往石碑上撞,一来二去就把脑袋撞大了。”一般来说,主要人物出场的形象描写是为这个人物定下性格的一些突出点的,但这段描写,仅有形象勾勒,没有延伸的寓意;另外,这段人物介绍被放在了小说的开头,虽然,这说明作者可能想以人物引领作品来叙事,但这忽略了清静的营造(描写),经典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无字》等,都不乏场景情境的描写营造,遑论《三国演义》开头的“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类对时代发出诘问的巨著了。所以,从人物描写到情境营造来看,《亮剑》并非一流小说。

那么,这样的小说《亮剑》为什么会改变为爆款电视剧呢?

一是小说《亮剑》的空白为演员表演提供了充裕的艺术再造性。小说中的李云龙,多由语言呈现性格,电视剧中,添加了扮演者李幼斌自身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比如说表演中的动作,在小说中,诨名魏和尚的魏大勇牺牲后,李云龙为兄弟报仇杀了黑云寨的二寨主。电视剧则追加了几次李云龙追忆魏大勇的戏,第一次是独自一人时喊魏和尚的名字,第二次是和赵刚喝酒谈起魏和尚,两次都是以李幼斌的表演所推动,特别是第一次当习惯性叫魏和尚反应过来人已经不在了,李幼斌仅仅通过脸部和和肢体的动作,就将下面无声的戏演的让人催泪,这就是演员的艺术再造。我们可以看出,也许就是小说的“留白”,给电视剧提供了再创造的空间。

二是小说剧情的长度给叙事的架构以广度。都梁的小说中,事件很多,打山崎大队,打黑云寨,打山本特工队等等,但是,这些内容缺乏全局性的安排和联系。比如小说一开头李云龙就在打侵入八路军总部的山崎大队,而此时赵刚已经作为政委和李云龙搭档了。而电视剧中,第一场戏却是打坂田联队,李云龙战场抗命,正面突围,被旅长骂到被服厂当厂长,随后,赵刚才来到独立团。这样的剧情不仅塑造了这样一个混世魔王一样的李云龙,也立即抓住了观众的目光。在观众角度,小说中一鼓作气击退山崎大队显然没有战场抗命正面突围干掉坂田联队惊险刺激,这样的叙事编排,就是导演、编剧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丰富了电视剧的可看性。此外,电视剧将山本特工队对李云龙部的研究、渗透、打击作为剧情前期事件的有机联系,串联了剧情,使之形成整体,具有连续性。这些都是小说《亮剑》缺乏的,电视剧的改编堪称精妙。

以上两点,是《亮剑》电视剧爆款的原因之二,也是《亮剑》小说缺陷,不过,《亮剑》小说,也有不少亮点。首先,军旅题材小说往往军味十足——文笔简练、表述准确、场景描写少,事件描写多,这些特点,在兰晓龙《士兵突击》中也有体现。这样的行文笔法,传承自通俗志怪武侠小说较多,有一种平民的风格,有代入感,富亲和力,易读易懂,适用于影视题材,再创作空间大,这都是小说《亮剑》的优点。

读完《亮剑》,明确了我们应该写怎么样的剧本和小说,而好的小说,场景描写、人物描写、时代背景描写是应该具备的。结合小说和电视版《亮剑》,也对小说改变为电视剧电影略有所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跑在路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