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近期几大热点事件看舆情危机新特点

(2017-01-06 16:15:43)
标签:

杂谈

解决舆情危机,你需要注意这些

天涯舆情分析师辛露



  在舆情研究中,我们发现当舆情事件中出现越多因素,舆情发展轨迹也越复杂,应对和解决起来更为困难。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态度、身份、细节、发声源等。舆情处理要剥开这些影响因素,找到问题的本质,通过法治思维,公开、公正、公平的处理,才能迅速消解舆情危机。


  但近来,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单纯找到本质问题进行处理,并不能得到日趋分众化的社会理解,反而会出现对话语境错位,造成“驴唇不对马嘴”的问题出现。因而,在处理舆情危机时,不但要找到问题本质,也要兼顾舆论关注,并在官方层面上占领舆论道德高地,决不能站到道德和舆论的对立面。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q0hOW4KSjS7aE6MhGibicicgAO26RiclUaBaETUyVgv3MINN7XAe2ntaXEuTUScOFo9BBYhnKKc2J5DQ6S9w3Iamsw/0?wx_fmt=jpeg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类型事件舆情,如:学校舆情、环保舆情、涉警舆情等,官方要首先明确态度,始终站在道德高地。近年,“校园欺凌”事件并不在少数,而对该类事件,舆论呈现出钝化趋势。此时,中关村二小事件之所以造成巨大社会影响,重要的一点在于校方的态度问题。校方把自身与舆论对立起来,也站在了“校园欺凌”的对立面,在道德上就处在了下风。


  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污染事件,官方事发后坚称“学校附近没有化工厂”、“没有发现异味”,随后抵不住事实而自删,官方的这些行为被解读为对环境问题的表态,直接将官民对立了起来,进而引发舆论反弹,舆情迅速升温。


其次,来看看身份问题。身份简单的理解就是标签化,如:城管=粗暴执法、老人=碰瓷、公务员=腐败、富二代=嚣张跋扈、拆迁=暴力强拆等等。标签化与技术限制、阅读习惯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标签化传递的多是负面情绪,所带来的是社会认知极端化问题,容易积累社会戾气。2015年5月2日,庆安枪案发生,随后徐纯合上访者身份被曝出,事件迅速激化,社会对暴力截访问题的情绪爆发,随后一些维权律师的介入,使得舆情事件越发复杂化,并出现了次生舆情问题。


  近期,贾敬龙案引发“该不该死”的讨论,因拆迁这一标签化事件背景,使得一起故意杀人案,出现斯德哥尔摩效应,舆论因拆迁问题,从而对贾敬龙产生同情。上海多起拉面事件,皆因民族身份,而引起舆论巨大争议。日前,发生的“飞机性骚扰”事件,因涉事女主网红身份曝光,舆论随即出现分化,一部分网友认为是炒作,虽然事件仍在调查中,但网红=炒作的标签化,使得事件脱离了性骚扰这一起因,舆论出现分层。标签化不但有极化问题,也促使一些新的声音介入,使舆情扩散和复杂化。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q0hOW4KSjS7aE6MhGibicicgAO26RiclUaBamenj4FyhCoJ5Y7ycdIZ7OLluHSqVGxBgpLTqxhPHPOcuSf8hU0pbxw/0?wx_fmt=jpeg



再次,要特别注意有强力声源的事件。很多时候,声源能有力的推动舆情发展,并促使事件持续发酵。中关村二小事件的持续发酵,主要在于受伤害学生母亲的强力发声;2016年12月16日发生在甘南县的“记者被打”事件,中国教育报这一强力声源,一直主导着事件走向,甘南县采取的诸多应对举措,如对涉事副所长撤职,县委书记道歉等,都未能止住舆情节节攀高。因此,当舆情事件中出现一个强力发声源时,官方在应对时,要充分重视和倾听,对症下药,处理好强力声源问题,舆情处理也就成功了一半。


  舆情事件是复杂多变的,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左右舆情走向,因而,处理舆情问题,最主要是摆正态度,以正确的态度,摆正立场,通过法治思维,公开、公正、公平的处理,才能迅速消解舆情危机。同时,也要正确分析舆论,是单纯的围观心态,还是意见建议的表达,亦或传递诉求,只有摸清舆论在说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