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涯舆情分析师辛露
10月21日,国务院官网公布《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和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行动两个目标。其中关于个税改革政策引起舆论热议。据悉,《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堵塞高收入者非正规收入渠道,发挥收入调节功能。而根据最新调整后的税制设计,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认为是高收入群体,被视为《意见》重点调节的人群。
21日20:01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 通过媒体采访对《意见》进行了解读,表示“增收激励不是简单涨工资”,实施增收激励计划“瞄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意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而据瑞信研究院全球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数量占全国成年人口的比例仅为11%,中产人群占比过小,也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因而国务院出台《意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用意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这样一个具有“良好初衷”的政策,却引来了网友“个税增多”的担忧。据腾讯今日话题的调查,“个税改革,你认为你缴的税会增多还是减少”的问题,53.15%(21928人)表示将增多,只有17.25%(7121人)表示会减少。而在问道“你认为年入12万元以上是高收入人群吗?”,有86.22%(45848人)表示“不是”,认为“是”的仅有10.74%(5711人)。
那么“年收入12万元以上是高收入人群”的界定标准是如何而来?为何绝大多数网友给出了否定的答复?
据报道,“年收入12万元以上是高收入人群”的描述最早出现在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对高收入者实行自行申报纳税,标准之一正是个人年收入12万元以上。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再度发文称,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是加强高收入者征管的重要措施。但对此界定标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表示,“目前中国官方并没有明确的收入划分标准”。
但仅就其设定初衷来看,显然没有达到"劫富"效应,个税显然成了“工资税”,即使在12万元的限定下,工薪阶层依然成为了完税主体,“穷人交了更多的税”。而富人群体因收入更为多元,收入方式更为多样化,如何监督收入情况是个非常大的难题,其完税情况也被很多网友质疑,如明星个税、企业高管个税等等。
舆论普遍认为,相对于全国平均年收入来看,12万元标准并没有问题,网友@侯安扬HF 援引西南大学的调查指出,家庭年收入在20万,就已经在前5%行列了,因而,就全国范围来说个人年收入在12万是高收入是没错的。但同时也指出,放在一线城市“啥都干不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二线城市,达到这个数字并不难,但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却相对高昂,因而普华永道咨询合伙人@张健菁 认为“界定高收入水平应该与所处地方相挂钩”,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数网友支持。
从前期媒体报道来看,个税改革的公平性广受关注。
10月23日,腾讯今日话题以《年入超12万并不都是高收入者,个税改革不应再“劫贫济富”》为题,针对《意见》提出三个观点,认为把普通工薪阶层强行定义为“高收入群体”,很魔幻、非常荒唐,个税应当根据某一阶层的实际生活负担来定;个税不应以政府增收为目的,应该是一种收入调节税;减负要靠间接税的改革。
深圳晚报评论文章认为个税改革应以公平为首要目标,指出税改瞄准“12万高收入者”有待更为广泛的专业调研和论证,毕竟,“减税”作为个税改革主基调已成社会共识,而且这也是个税改革保证公平公正的唯一道路,决策者应当让新一轮个税改革坚定不移地朝着公平方向不断前进。
10月24日,新京报发布社论《年收入12万成高收入群体?标准线需大幅提高》,直接指出12万元是高收入群体标准。文章认为开征个人所得税目的不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在这个过程中,谨防误伤中产。因而无论是现实,还是面向未来,高收入的标准都应该进行大幅的调整,给未来的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留出足够的政策冗余。同时指出如果不提高高收入标准,以及调整相关的税率标准,目前一线城市事实上的一些中等收入群体,可能就会成为被调节的对象,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负担。希望《意见》的实施能够真切为中等收入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税收减负效果。
随后的媒体报道中,“12万以上是高收入群体”被广泛使用,舆论也因此反响剧烈,网友的热议焦点纷纷集中在“年收入12万元=高收入”上。对此,新京报新媒体撰文《年所得12万=高收入?这个提法10年前就有了》,对这一论点进行从官方层面进行了溯源,“查询了多个官方文件,发现年收入“12万”的提法始于10年之前”。
那么“12万以上”是否在官方层面正式认定为“高收入群体”?
24日15:56分,@新华视点 进行了辟谣,称多位熟知个税改革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24日回应说,这一观点是误读,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早在2006年就开始执行了,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任何加税的意思。
从舆论的剧烈反应来看,公众对于个税改革可谓异常重视,而担忧个税增加者更在绝大多数,这说明网友对个税改革预期并没有信心,特别是减负预期。那么,为何政府意在减负的“好意”政策,却并未得到舆论的认可,反而引发全社会的担忧?是媒体引导?还是政府公布政策时疏忽大意?抑或其他?值得相关政府部门认真研究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