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1日财经周报

(2014-07-01 16:32:25)
标签:

股票

分类: 财经早报

一周重要数据一览

1,中国    62709:30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5127.2亿元,高于前值4686.3亿元

 70109:00分:6月官方制造业PMI公布值为51.0,符合预期,高于前值50.8

          09:45分:6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50.7,远高于前值49.4,低于预期值50.8

 

2,欧    62714:45分:法国第一季度GDP终值年率为+0.7%,低于前值+0.8%

 62714:45分:英国第一季度GDP终值年率为+3.0%,低于前值3.1%,低于预期3.1%

62720:00分:德国6CPI初值年率为+1.0%,符合预期,高于前值+0.9%

62618:00分:英国6CBI零售销售差值为+4,低于前值+16,远低于预期值+24

63017:00分:欧元区6CPI初值年率+0.5%,和前值,预期值保持一致。

 

3,美国   62520:30分:5月耐用品订单月率为-1%,低于预期值+0.8%,低于前值+0.8%

                            第一季度实际GDP终值年化季率-2.9%,低于预期值-1.7%,低于前值-1.0%

62620:30分:5月个人收入月率+0.4%,符合预期值,高于前值+0.3%

62721:55分:美国6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值终值为82.5,高于预期82.0,高于前值81.2

 

4,日本   6277:30分:5月份失业率公布为3.5%,低于前值3.6%,低于预期值3.6%

                           5月全国核心CPI年率公布为3.4%,高于前值3.2%,符合预期3.4%

          6277:50分:5月季调后零售销售月率公布数据位+4.6%,远高于前值4月份的数据-13.7%                                                           

 

数据简评:

美国的数据就不做点评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我之前发的这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09a14a0102uw70.html

我国6月份制造业经济持续向好,稳步进行日本自从4月份征收消费税以来,4月份季调后零售销售月率直降,而5月份进行了修复,整体向好。

英国一季度GDP持续向好,自092季度以来,因为不属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得力。德国经济平稳,法国经济出现下行。

 

 

利空利多变化

 

1,货币政策

一,定向宽松

中国银监会调整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

A路透北京630日 中国银监会周一宣布自71日起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的监管口径,增加分子端的贷款扣减项,扩大分母端的存款计入项,且仅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将作为监测指标。

B根据中国的《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存贷比应当不高于75%。这一法定监管指标已执行了长达19年。银监会发布的新闻稿表示,存贷比分子即贷款将扣减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等

二,房地产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配合

6月百城房价71城市下跌 下半年楼市料持续下行

71日电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6月份百城房价指数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923/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0.50%。从涨跌城市个数看,100个城市中71个城市环比下跌,仅29个城市环比上涨。这也是继上个月首次下跌以来的连续第2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18个百分点。

 

这两则消息都在今天的日报里面都提到,周报这里谈下这两则新闻的相关性。

首先现阶段我国的调控利率和货币投放的思路已经十分明确,在国内外大环境没有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利用定向降准来调控资金面的松紧。这不是前阵子刚对农商行定向降准,然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又进行一波降准,接着这回又开始调准存贷比口径,这可是理论能够释放8000亿(数据来自网络)的资金量。

为什么一再用不同的工具持续不断的对定向领域进行降准。定向的到底是什么领域?

自从去年李总理高喊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后。央行对于我国的货币松紧,抛开去年的拙劣操作。今年操作颇为游刃有余。定向降准对什么领域降准,倒不如思考对什么领域不降准、宽松?

13年年初,主要是去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效率,这块主要是大型国企,我国把控力非常强,市场一有风吹草动,行政大棒子一挥动,资金便不会往这些方面流动。那么到底是什么领域?让央行不得不出台这样细腻的货币操作,来避免资金进入这个领域呢?

答案呼之欲出,显然是房地产,地产这块牵扯利益太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政府”、“开发商”、“已购房者或拥有房产者”,特别是已购房者,这是一个强大而又有凝聚力的团体,凝聚力是在和开发商争斗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全国不能说都有泡沫,但是相当一部分城市存在一定的房价虚高,例如温州,常州,鄂尔多斯等早已给出了泡沫破裂后的惨痛结果。

泡沫不能刺破,历来刺破泡沫的都是伤痕累累,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那么怎么操作?继续吹大泡沫显然最终还是要破裂。市场是盲目的,为了防止资本逐利的盲目性。

央行通过定向工具对房地产泡沫这块进行细丝慢茧的抽剥,从源头控制。首先确保不给泡沫吹气,然后一点点从泡沫中吸气,把沉淀在房地产里面的货币存量给激活,这样缓慢操作,泡沫就没了。

 

 

 

2房地产市场

上周周报已做详细论述,本周并无新情况变化。维持原来观点,相关新闻请见货币政策一节有提及。

 

 

 

3养老领域

A,保监会公布"以房养老"试点政策 险企承担房价等风险

 7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将正式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投保人群为60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试点期间自71日起,至2016630日止。

B,养老金并轨明日正式实施 3000万事业编制人员参加社保

中新网630日电(财经频道秦辰)2014年上半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

 

     在养老领域,咱们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尝试着广泛的开源节流。从这里养老金的并轨,甚至创造性“以房养老”制度进行推行,也可见颇下苦工。笔者甚至以为,养老问题于我国是个伪命题

     看几个标志性国家。日本,这是个小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粮食矿产等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已无效率提升空间。所以养老就意味着单纯的消耗进口物品;欧洲众多小国,欧债危机,欧洲发展缓慢,从来没有媒体把责任归结到老龄化,而是人民懒惰,福利过高,显然和中国是完全不同的国情。看全世界老龄化仅次于日本的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号称欧元区发动机,老龄化对经济肯定有影响,我不否认,但是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回到我国,我国耕地的活力还有待开发,大量的农地被荒废,大量的沙地,部分山地可以机械化开发。粮食基本自给,在城镇化完成的同时,现代化农业也会全面推进,科技高速发展。

     我个人大胆揣测,对于未参与养老保障体系的老人,粮食完全可以国家供给,房屋住宿这块,我们国家现在都鬼城频频,以后显然不缺。衣食住行,衣服如果只要干净整洁,我国还缺这点布料么?

所以老龄化后老年人对于社会,并不会成为多大的负担。反而因为其学识,见地能够给年轻人提供不少帮助。当然上面讲的是脱离开养老体系之外的最基本的养老保障。由社会供养但不会耗费太多的资源。

对于已经参加养老保障的老人,国家在保证基础的养老保障之后,还进行养老体系的反馈,以金钱的形式来进行补助,来提升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块要注意一个上限,比如社会消费平均水平1万元,养老保险这块的回馈不能超过3(数据可以是其他的)倍社会平均消费水平。这块避免养老保险成为社会的负担,加深老年人生活水平分化。

对于远超社会平均水平,对个性化消费,对美食、华服、好车有需求的老人,这些就各凭能力,显然不在养老保障体系内。

     

 

 

4,中美股市

A证监会:年底前提注册制具体方案

627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计划今年底以前提出具体方案。同时,张晓军指出,注册制改革的实施,还要以修订《证券法》为前提。

B,金中报行情 关注高送转潜力股

从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半年净利润同比明确增长的数量占比为51.4%,其中略增、扭亏、预增的比重分别为28%5%18%,如果假定占比14%的续盈公司中,有一半是同比改善的,则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的家数占比为58.4%2013年半年报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明确增长的数量占比为55.9%,意味着2014年中报业绩改善的公司数量占比或较2013年同期略好。

 

中美股市这块,笔者有点新的心得。中美两国高度依存,经济紧密联系,现阶段美股泡沫的刺破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不利,现阶段房地产泡沫刺破对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不利。双方博弈,都在抢占一个先手,我国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操作手段就不多赘述。而美国则努力让他实体经济得到恢复,对股市形成支撑,所以老美对于数据不断的篡改,捉急呐!

现阶段我国股市这块还是存大池子,只要我国经济转型按着这个趋势不断好转,人们工资收入的不断上涨,房价也必然得到经济的支撑,导致去泡沫化的完成。所以笔者大胆揣测股市短期还没有起来的机会,但是根据注册制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已经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