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刷子李》教材解读

(2018-01-18 22:34:33)
分类: 诲人不倦

    1月,同办公室的范老师磨课,内容为《刷子李》,借着这个机会,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教材解读,和大家探讨!

文本内容:

《刷子李》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感,证实了师父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它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小说集一共写了17位天津卫的奇人异事,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共十七篇。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本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人文价值:

本文主要写的是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术,这是作者冯骥才主要要向读者展现的。但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就文本的内容看,最后两段与刷子李的刷墙技术关系相对不那么紧密。“好好学本事吧!”这句话意味深长。“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明白呢”,曹小三学徒第一天明白了恐怕别人一辈子一定明白的什么?这是我看到我看到文章最后产生的疑问。再读课文我发现文章开头有这么一句“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文章中提到“刷子李干活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再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面一面墙。”几句话结合起来看,我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作者是在告诉我们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看似轻松随意一气呵成,但实际上很累人,因为必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导致他每天只刷一间屋子,没刷一面必须休息。他的本事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成的,要专注和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有这样高超的技术。我们要让学生在看到刷子李高超技术的同时体会这样的神技是如何来的。这可能也是作者冯骥才要告诉我们的:这些奇人的绝技很“神”,我们都只看到了他们表面的风光,但他们在背后到底下了多少努力,我们很难想像。每样本领的背后必定是专注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语言形式:

语言朴素,幽默传神,具有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对能突出主人公特点的细节进行描写。正面描写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通过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效果,我们从字里行间的细节中,就能直接地读到刷子李的刷墙的神技。而侧面描写在本文中尤为特别。侧面描写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黑衣上的白点”上,小三对“师傅刷墙时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有心理变化的,从最初听到传说时的“半信半疑”到看到师傅穿黑衣刷完白墙秀完神技后“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白点也没有发现”时的“相信”,再到给师傅点烟时看到师傅裤子上出现的芝麻大小的白点的“不信”,最后知道“那白点原是抽烟时不小心烧的小洞”后的“深信”。通过对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让读者也跟着曹小三去感受了一把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的“奇”。

顺应读者的思路进行质疑。文章的好很多地方作者好像抓住了读者的想法,把读者的想法也写在了文中,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当写完刷子李的“奇”后,读者会产生“真的有这么神?”的质疑,可作者直接来了一个“别不信!”直接地告诉读者“这是真的”,可此时又突然笔锋一转,来了一句“这是传说”,接着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感证实。再比如第五自然段中在写刷子李刷墙时,作者开始就和读者一样写出了质疑: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顺应常人思维的质疑让我们不禁为刷子李捏一把汗,但看到后面刷子李的表现,这样一对比,就松了一口气,不禁赞叹刷子李与一般的刷墙匠不同。还有一处也出现在第五自然段中: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超,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作者用两个“有人说”写出了别人的质疑,这当然也是读者的质疑,但没有解释到底是不是真的,只是继续通过曹小三的所见写刷子李的刷墙技术,为他的刷墙技术上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学习要点:

写人的这类文章学生接触的比较多,因为写作点比较集中,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学生兴趣比较大。这篇文章作为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文,语言有着浓重的天津味儿,所以学生初读不能很清晰地明白每段分别再讲什么,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会有学习基础。其次,学生能够对于正面直接写刷子李刷墙技术的第五自然段,学生不难读懂,但是对于曹小三 “身上有没有白点”的心理变化过程不能很清晰地理清楚,绝大多数同学也不能在缺乏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这是侧面烘托刷子李的刷墙技术。最后,我认为是文章的文本价值,五年级的学生只能看到读到的是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的“神”,不能独立领会“神”背后的东西。

鉴于以上思考,我确定备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下几点:

1.       读通课文,感受本文文字的特色,明白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抓住文章中的正面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细节描写,感受刷子李刷墙的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3.       通过曹小三“半信、相信、不信、深信”的心理变化入手,感受一波三折的故事情境,从侧面体会刷子李的刷墙技术高超;

4.       抓住文章中相关句子,重新审视课文,体会刷子李神奇技术背后的秘密。

 

设计策略:

板块:抓住文章的细节,质疑刷子李高超技艺背后的秘密

1.       一波三折后,刷子李发现师傅裤子上的白点原来是他抽烟时不小心烧的一个洞,他此时是怎样一副模样?发怔发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

(赞叹)师傅的刷墙技术真是名不虚传!师傅真是神了!等

(疑惑)师傅怎么会这么厉害?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和师傅一样厉害?等

2.       师傅有没有回答他?师傅只笑着说了一句:好好学本事吧!

3.       曹小三有没有理解师傅说话的意思?请你看一看下面几句话,想一想这句好好学本事吧后面蕴含这什么。出示:

(1)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2)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3)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再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面一面墙。

(4)       好好学本事吧。

(5)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明白呢。

4.       生谈自己的理解。师总结: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绝技,殊不知刷子李的在绝技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刷子李是在告诉徒弟:师傅的绝技不是天生的,是一天一天苦练出来的,靠的是专注和持之以恒的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