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诗十三首(2)
2023-08-01 16:37:52
《长征·遵义转折》
强敌围追堵截凶,红军突围损失重。
生死攸关转折点,战士思念毛泽东。
众望所归定舵手,遵义会议放光明。
挽救革命挽救党,重整旗鼓再登程。
长征之初,由于错误领导,红军处处受制于敌,损失惨重。1935年1月初,红军先头部队占领贵州遵义。1月15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长征·四渡赤水》
山高林密沟纵横,横断山脉路难行。
多路强敌纷纷致,红军长征处险境。
领袖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出奇兵。
进退自如巧周旋,川黔滇边任驰骋。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仍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险境中,在毛泽东运筹指挥下,红军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三个月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长征·巧渡金沙》
蒋军围堵计多端,领袖用兵巧周旋。
调虎离山袭金沙,兵贵神速抢口岸。
七天七夜七小舟,搏击狂涛渡往返。
望江兴叹笑追兵,红军过江已两天。
为了彻底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决定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他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出疑兵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江防兵力。红军主力昼夜行军一百公里,快速赶到江边,出其不意占据渡口,利用七只小船昼夜渡江。牵制敌军的部队,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完成任务后也顺利渡江。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彝海结盟二首》
其一
红军借道去远征,大凉山上显文明。
彝族百姓生疑窦,我靠铁纪释寒冰。
歃血为盟铸同心,革命火种播心中。
民族团结传佳话,浓笔重彩新征程。
其二
长征传奇有万千,泸沽凉山小叶丹。
黔驴技穷借彝兵,偷鸡蚀米成笑谈。
歃血结盟好兄弟,再添新力闯险关。
民族和睦传佳话,履约初心慰先贤。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通过彝族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暂时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但必须迅速飞越天险大渡河才能实现战略目标。蒋介石欲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遂大道重兵布防,仅留小道借彝人之手迟滞红军。当地彝人受政府欺压、蛊惑挑拨,对红军敌视警觉。刘伯承以诚释冰,与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不但顺利通过彝区,还有不少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长征组诗十三首(2)
《长征·遵义转折》
强敌围追堵截凶,红军突围损失重。
生死攸关转折点,战士思念毛泽东。
众望所归定舵手,遵义会议放光明。
挽救革命挽救党,重整旗鼓再登程。
长征之初,由于错误领导,红军处处受制于敌,损失惨重。1935年1月初,红军先头部队占领贵州遵义。1月15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长征·四渡赤水》
山高林密沟纵横,横断山脉路难行。
多路强敌纷纷致,红军长征处险境。
领袖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出奇兵。
进退自如巧周旋,川黔滇边任驰骋。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仍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险境中,在毛泽东运筹指挥下,红军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三个月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长征·巧渡金沙》
蒋军围堵计多端,领袖用兵巧周旋。
调虎离山袭金沙,兵贵神速抢口岸。
七天七夜七小舟,搏击狂涛渡往返。
望江兴叹笑追兵,红军过江已两天。
为了彻底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决定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他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出疑兵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江防兵力。红军主力昼夜行军一百公里,快速赶到江边,出其不意占据渡口,利用七只小船昼夜渡江。牵制敌军的部队,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完成任务后也顺利渡江。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彝海结盟二首》
其一
红军借道去远征,大凉山上显文明。
彝族百姓生疑窦,我靠铁纪释寒冰。
歃血为盟铸同心,革命火种播心中。
民族团结传佳话,浓笔重彩新征程。
其二
长征传奇有万千,泸沽凉山小叶丹。
黔驴技穷借彝兵,偷鸡蚀米成笑谈。
歃血结盟好兄弟,再添新力闯险关。
民族和睦传佳话,履约初心慰先贤。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通过彝族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暂时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但必须迅速飞越天险大渡河才能实现战略目标。蒋介石欲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遂大道重兵布防,仅留小道借彝人之手迟滞红军。当地彝人受政府欺压、蛊惑挑拨,对红军敌视警觉。刘伯承以诚释冰,与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不但顺利通过彝区,还有不少彝族青年参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