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7-04-07 10:43:41)
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有真实的故事,也有童话故事;有国内的故事,更有国外的故事,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再现场景。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品读、感悟;还要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是美好的人间真情,必要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帮助,献出一份爱心。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一篇略读课文《妈妈的账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然后围绕此专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美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能力写话练习和讲故事练习。
7.默读可以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8.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9.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     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读通课文,能运用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懂文章内容,但对于文章思想的理解,对文中真情的体会,还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一般比较浅显。
四、课时安排:
《可贵的沉默》                            2课时
《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
《七颗钻石》                              2课时
《妈妈的账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1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教  学目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知识点梳 理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教  学过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二、出示学习提示,指导学习,认读生字。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四、借助插图,导读感悟
1、指导看图:出示两幅图
①第一幅图中同学们表现怎么样?而第二幅图呢?
②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两幅图的内容,快速地找出来。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
3、指导朗读
(第一幅图的相关内容)出示第一幅图: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先来读一读跟这幅图有关的句子。           
小结: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板:感受父母的爱   
4、指导朗读(第二幅图的相关内容)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那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1)出示第二幅图,读有关句子,学生评读
(2)在读中感悟孩子们的内心:"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可爱恰恰在那……神色之中"
看图说话,展开想象的翅膀,同学们沉默了,在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5、对了,同学们已经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道错了,孩子们在思考,在想办法弥补)
四、总结:通过读文,我们知道同学们不但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课文以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通过反复钻研文本,多方涉猎,向办公室的师姐请教,我决定利用两课时完成这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带学生走进“热闹”,感受父母的爱,本节公开课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重点词句理解沉默的可贵。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观察课文插图,能抓住孩子们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沉默的场景,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心情。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教学重点为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是,难点就是体会沉默的可贵。
上完这节课让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比较流畅。第一环节是“回顾热闹,设疑导入”,通过复习热闹词语,把学生带入上节课的情境,然后复习沉默词语,让学生主动质疑,从而获得本堂课主要让学生明确的两个重点问题,即为什么由热闹到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提出这两个问题,我充分利用这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学习。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寻找对父母的爱”,带孩子们走进文本,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贵”。第三个环节是延伸点题、升华情感,让学生真正懂得沉默的可贵。一堂课下来,感觉整个比较流畅。
     二、入情入境,指导朗读。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让学生抓住描写安静的词语,让教室里再现“寂然无声”的情境,加上老师的动情叙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出思想感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 用稍慢、 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 用稍快、 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课中尽量把学生带入文本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了一些补白,帮助学生。比如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孩子们的动作、神态,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孩子们沉默的内涵。
    四、有点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课堂上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各个环节只有蜻蜓点水,当学生思路不是很清晰时,没有给足时间,还有生怕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自己不能调控,所以也没有放手让学生发问。其实学生对沉默的可贵还是感受不深的,我并没有花大力气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这个关键问题。
    五、最后小结时,都是教师自己在说,最好引导学生说,比如采用如下方法,设计句型训练: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                         。三个填空,让学生总体感受,从而回归课题《可贵的沉默》。
    六、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比如最后本来是想让学生先谈一谈想对父母说的话,然后自己在小结,但结束却发现时间还比较多,于是就很随意的些自己结课,再让学生写一写对父母想说的话,本意是想让学生回家把所写的话说给父母听,但学生到下课还没有写完,致使课堂感觉不够完整。
一堂课,留下许多遗憾,许多不足,看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这对自己是无声的鞭策,我要努力再努力。

                                 18.她是我的朋友
教  学目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点梳  理学习人物神态描写的方法
教  学过  
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
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板书:哭、掩)
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4、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
5、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并朗读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哭”和“掩”的句子,体会阮恒真实、朴实、感人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课 后反 思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我通过引导学生从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心理,从这点入手,以点带面,统领整个教学。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学习的范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词,理顺文章脉络,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投入到课堂,更快进入文本,上课伊始,让学生谈谈他为朋友都做过什么事情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身边的事情谈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重点词的方法加深体会。理解“迫在眉睫”一词,在理解本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机和紧迫;在学习阮恒献血前的表现时,通过赏析阮恒举手过程的“举”、“放”、“举”3个动词,感受阮恒当时心里的矛盾,犹豫,勇敢和坚强;通过抓住“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四个表示哭泣的动词加以区别理解,并结合他抑制哭泣的动作“捂住脸、眼睛紧闭、咬小拳头、竭力制止”,体现阮恒面对死亡的恐怖和害怕,却依然坚持献血的坚强。通过这些描写表情、动作的句子中体阮恒把朋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学生为之感动。
三、读悟结合,深化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献血过程中阮恒的情感变化是相当细腻的,学生只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读懂阮恒的情感变化历程。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边读边圈边感悟,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然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创设情境读等形式来了解阮恒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比如在学抽血过程有关阮恒表现的句子时通过配乐引读、联系上下句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从“无声──不动”、到“啜泣──捂住”、“呜咽──掩盖”、“持续哭泣──竭力制止”的举动中体会阮恒一次又一次害怕是因为非常担心自己会在抽血中死去,而一次又一次地掩盖害怕,是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的复杂。特别是在结尾时从“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入手,进行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深入的引读,从而将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形象一次又一次地塑造和提高起来。
四、填补空白,加强语言训练
     体会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感动之后,内化就是更深的一个层次。我结合课后的写话训练“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学生想象医生当时说了些什么,然后根据搜集的资料想一想,作为医生你会说什么。这样不仅填补了课文中留下的“空白”,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语言训练情境的创设中,学生对小阮恒内心情感世界的感悟越来越深刻,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五、不足之处
     1.教学用语还不够规范,特别是自己紧张的时候,说话就乱了分寸;教学语言还不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2.朗读的情感不够到位。老师的引导很关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引导不够深入,学生理解和读的不到位,情感没有激发。
     3.课堂教学机智还不够。特别是在多媒体出现问题后,自己有些紧张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走,过后想想,为什么没有让学生照着书读呢?就是太依赖于课件了。
     总之,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还亟待加强。

 
                             19.七颗钻石
教  学目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知识点梳  理  想象
教  学过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
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神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神话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学生读着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在感知童话丰富想像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及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用心去领悟,领会教材。总体效果很好。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课文开头所写的那种干旱程度,与我所面临的小学生的生活境况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未成曲调先有情”,我用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做背景,干裂的大地,枯萎的草,奄奄一息的树,吐着舌头呼吸喘气的小狗……,我把声、形、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体验,果然,学生在这样的铺垫下,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极富深情地朗读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二、抓主线,走进文本
    教学中,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先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借助水罐的一次次变化这条明线,让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课文的内涵: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去寻找那隐藏在水罐神奇变化之内的暗线——爱心。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大胆地想像,抓住一明一暗这两条线索,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水到渠成——爱能创造奇迹。
    三、借用关键词,重点感悟
    文本内涵较丰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我借用重点词语,让重点词语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喝水的时候,她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从背课到上课,我常常地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深钻教材,课堂要体现新的理念,要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不足:
    1、授课就立足文本,但更应超越文本。
    教师是教材的应用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创造但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优秀的教师应立足教材,更应超越教材。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去,让语文课程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形成开放的语文课堂。而我在这节课上没有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的途径,没能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去关注生活,没有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我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文中,学生反对神奇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体会到了爱能创造奇迹,但也仅限于文中,学生按照我的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却始终走不出文本,,究其原因是我在课堂上不够煽情,情感不够丰富,包括对学生的评价都缺乏激qing。
    另外,在学生理解“爱心创造奇迹”这个内涵后,如果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受到的熏陶和感染会更深刻。
    2、文章的结尾处置上有点唐突
    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清闲的水流,在学习时没能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如果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像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及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像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
    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后气氛是课堂十分需要的,课堂能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心灵上能够交汇是作为一名老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这对我来说是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这将使我努力的向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20.妈妈的账单
教  学目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  学过  
一、明确阅读要求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二、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课 后反 思
学文过程中应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
园地五
教  学目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知识点梳  
多义字据词定义
教  学过  
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三、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习作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3、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整组教材,通过导语、课文和后面的语文园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会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文
13、和时间赛跑
14、检阅
15、争吵
16、绝招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4、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5、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6、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7、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8、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9、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培养学生交际中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
10、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中蕴含的启示。
2、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5、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6、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7、  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1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中蕴含的启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准备:珍惜时间的格言、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童年像一条小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本文的作者对于时间有自己的看法。
          出示课题:和时间赛跑     齐读读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
同桌互查
自由发言
读中识字,
读通课文。
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
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
3、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赛读          开火车读         扩词,造句
4、生字观察:“梭”、“赢”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学生观察,分析。          写字,教师巡视。
指名分段读课文,生字连线,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自主组词造句
观察、交流、书写,自主识字,规范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
读生字,组词语。
 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学会质疑
1、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整理学生提问。
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学会质疑。
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的话什么意思?
2、画出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分组讨论。
3、读第8自然段,“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4、读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指名读
          边听边想  自己画句,小组分析,共同理解。边读边想,发表想法。读课文后,说说自己领悟到的道理。
四、背诵积累
你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内容,试着背一背。
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依据喜好,背诵积累。
五、积累格言
“你们都收集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快交流一下吧!”
说说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积累格言。
板书:
13、和时间赛跑
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课后小结:
14、检阅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讨论导入
           在集体活动中,当个人与集体活动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
           出示课题:检阅    自由发言  齐读课题
讨论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桌相互检查。
选择段落,互听互查。
说后教师帮忙整理。
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
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
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
3、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扩词,造句
4、生字观察:“截”、“慕”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学生观察,分析。 写字,教师巡视。
分自然段朗读。
生字、拼音连线。
读生字  男女生比赛    自主组词造句     观察、交流、书写
规范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学
出示生字卡片 读字、组词。复习字词。
二、读中理解,讨论感悟
1、分组,以儿童队员的身份讨论:参加检阅的事
2、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3、有什么棘手的事?怎样解决的?
4、为什么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
5、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分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课文中找到语句读出来。读课文后说一说。
体会句子,说说想法。理解交流,加深感悟。
三、小练笔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想对博莱克说些什么?
3、把这些话写下来。和同桌有感情的朗读。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想好后,写下来。
体会理解,
习作练习。
板书:
14、检阅
不愿开口——排在第一排——热烈鼓掌
课后小结:
课题:15、争吵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讨论导入
           当你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
          出示课题:争吵 说说自己的想法。齐读课题。问题讨论,
导入新学。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听检查。选择段落,互听评价。
说说后,教师帮忙整理。读中正音  整体感知。
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
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
3、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扩词,造句
4、生字观察:“截”、“慕”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学生观察,分析。
           写字,教师巡视。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生字与拼音连线。读生字 男女生比赛 自主组词造句   观察、交流、书写自主识字,规范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 读字、组词。
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读1-6自然段,他们因为什么争吵?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3、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4、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任选),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
5、读后面的内容,“挨”什么意思?他们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6、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7、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任选),你觉得他又会想些什么?
8、读父亲的话,什么意思?
自读,回答问题。
指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想象回答
读文,全班交
小组分角色朗读这部
想象回答
边读边思考,想好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理解交流,
引导感悟。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想想,你和同学发生过什么事?
           选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把过程写具体。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想好后写一写。
练习生活,拓展习作。
板书:
15、争吵
犯错
内心活动
和好
课后小结
 
课题:16*绝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一、总结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同学间的争吵,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总结已学,导入新课。
二、理解“绝招”
        你怎样理解“绝招”?查查字典再看看“绝招”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查字典读出解释。
自由发言。理解词语,审视题目。
三、自读课文,自读自悟  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分析边想象。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四、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       汇报。
小组讨论、汇报发表自己的想法。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五、交流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发表自己的意见。
 感悟课文,交流想法。
板书:
16*绝招
要练有用的绝招
课后小结:
 
 
课题:语文园地四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
1、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培养学生交际中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
        2、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通过观察,发现每组词中加点字的音同形似义不同的特点,巩固对字的掌
握。
4、积累成语,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拿手本领。
激发兴趣,
乐于交流。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要求:
           这一招怎么好?
           是怎么做的?可以边说边演。
           听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
听清要求,准备口语交际。
明确要求,
提示内容。
三、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分成小组,轮流讲述自己的拿手本领。
           派代表在班中展示。
           评选最佳同学。讲述自己的本领。认真听,进行评价。评出心目中的好同学。交流学习,
评价欣赏。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兴趣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
习作激趣
二、交流学习,说中修改
提示:
          会做些什么?学哪样本领印象最深?
          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
           学习时,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根据提示,准备习作内容,请同学帮忙修改。确定内容,交流修改。
三、习作,修改,欣赏
提示:
          选一样写下来。
          把过程写具体。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后读一读,请同学帮助修改。根据提示进行习作,交流学习修改习作,
共同学习欣赏佳作。独自习作,交流修改,欣赏佳作。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出示卡片:“普通”、“曲谱”
          读词,发现了什么?
          出示“我的发现”一题中的词语,读词,说发现了什么。
          用加点的字组词。
          各种形式比赛读词。
自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看卡片读,交流发现。
自主组词。
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
观察发现,构字特点。
二、我会填
          读词,用自己的话说词语的意思。
          填空(说)          填空(写)
自由读,说词义。
说写正确使用 “的地得”
三、读读背背          
自己读词,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解决。
         指名读词。  各种形式比赛读,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试着背一背。自学词语开火车读词读词,说感受同桌练习背积累词语
四、看图说成语
           图一:是什么成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用自己的方法猜成语。
         请同学说答案,写下来。
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猜出来的,同桌猜成语写答案趣味学习,
积累成语。
课后小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