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2016-10-11 14:20:42)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单元知识构成:(1)信息窗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即一般加减计算。(2)信息窗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和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即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3)信息窗3: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
四、课时安排:9课时
2、减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b.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c.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以有一定的进位加法计算基础,在算理上着重说话相加满10继续进位,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计算正确率较高。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
1
2
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发展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三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3 7 6 + 2 8 4 = 6 6 0(种)
3
7
+ 21 81 4
6
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贯串稀有动物这一系列条件设计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获知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1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二、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四、谁能摘下玉米?
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六、判断。
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下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
536
649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小君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
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九、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教学反思:掌握方法,但运算不熟练,个别同学不记得加进位,而且对连续进位3次以上的出错较多,要加强训练。
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4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
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三、巩固
四、总结
板书设计:
5 1 7 – 3 4 8 = 169 (千米)
5 1
7
- 3 4
8
1 6
9
教学反思:理解算理,但在计算十位时有部分同学忽略被借走的1,在教学中我注重进行十位算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78=80-(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男生组:
女生组: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
(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113+59=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
2、出示例2:
(1)
276+98 = 276+( )-( )=( ) 问: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2)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 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126+68=126+70-2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板书设计:
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加几要减几。
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补、还的算理讲解,让学生明了其中的规律与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及练习六的第4、5、6题。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提问:68接近哪个整十数?7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男生组:
女生组: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
(2)想97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165-97=165-100+3=68
(4)如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
2、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减几要加几。
教学反思:在继续减的问题上,部分学生与加法的简便搞混,要让学生清楚的分清是多减了要补回这一算理。
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1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结合原有基础,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以,但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计算而算,没真正起到验算的目地,需加强学生对验算的认识与意识。
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2、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1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减 法 的 验 算
200-183=17(元)
2
-
教学反思:有套用加法加数交换位子相加的方法,要进行差生补导。
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运用
1、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
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6 3
4
-
5 5
2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把正确答案与算式连起来。
4、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
□ 4
-
4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5、教材第30页第6题。
6、教材第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
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7、作业:第29— 30页第3、5、7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万 以 内 的 加 减 法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
500-210-208=82(元)
(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与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8
+
5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呢?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请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做对一道,就可以在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编题、小组比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从中达到训练的目地,但在计算上仍须加强连续退位与加、减法验算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