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分析

(2016-03-31 15:23:38)
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世纪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册教材数概念教学内容主要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在这部分内容中不仅安排了传统的有关万以内数概念的基本内容,还增加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万、三位数、四位数的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这些数的过程中感知和经历更多的实例,使学生更具体、更准确的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3、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在“图形的运动”单元安排了简单的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辨认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及剪纸的实际操作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3、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4、使学生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5、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读写的规则。

 

6、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7、会用数的组成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8掌握动手操作的能力。

 

10、让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学会使用小括号。

 

2、让学生学会看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会提问题。

 

3、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意义,把总数分成几份时,每一份要分的同样多。

 

4、会观察物体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5、剪纸的操作。

 

6、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7、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中间或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8、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9、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10、让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在课上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3、多学,多看,多反思,多听课,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

 

4、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有关参考资料,及时掌握最新教学

 

动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

 

5、关心后进生,多做个别辅导,不让个别孩子落后。

 

课时安排:约75课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