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谁是“得陇望蜀”的”主人翁?

(2017-03-07 22:25:28)
标签:

得陇望蜀

刘秀

曹操

易中天

现代汉语词典

分类: 文化
到底谁是“得陇望蜀”的主人翁?
成语词条: 得陇望蜀 成语发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释疑: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 《后汉书·岑彭转》:“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汉光武帝刘秀
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苦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这是得陇望蜀的最初出处。
在三国时代曹操是这样反用这个词语的: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得到诸葛亮辅助的刘备,实力迅速发展起来,率军包围成都数十日,刘璋被迫投降。刘备占领了益州,自任益州牧。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为由,派人索取荆州,刘备诡称:“须得凉州才能给荆州。”孙权大怒,派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刘备忙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进入益阳。在孙刘两家剑拔弩张争夺激烈的时候,曹操乘机于这年三月西政占据汉中的张鲁。司马懿跟随前往。七月,曹操至阳平。张鲁兵败逃向巴中。曹操遂入南郑,巴、汉皆降,十一月,张鲁也向曹操投降。这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服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耀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也。”他力劝曹操乘刘备势力刚打入益州,蜀人未服,立足未稳,而又与孙权远荆州诸郡,致后方空虚之机,一鼓作气,兵临益州。这是一个大胆果决的行动方案。凭借曹操的势力,加以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有可能取胜的。这个方案的提出显示了司马懿的过人胆略。但曹操却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一向贪心不足的曹操此次却摆出了一副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面孔,否定了司马懿的提议。对于梦寐以求统一中国的曹操来说这显然是一句言不由衷的话。在曹操看来,进军益州,虽有胜利的可能,也有相当大的风险。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能贸然进军的。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军事统帅(此时曹操已进入60周岁的耳顺之年),而此时司马懿才36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况且司马懿处在谋士地位上,在决策时曹操有更多的顾虑是理所当然之中的事。所以曹操反用“得陇望蜀”的典故:人不能不知足,得了陇,就不要再望蜀了吧!
       后世很多人弄颠倒了这个成语的先后关系,刘秀是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翁,曹操是对这个成语的灵活反用,这一点品三国的易中天看了出来,易中天在《品三国第二十五集·半途而废》一章里有详细论述,读者诸君自可参见。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www.lkj.com.cn)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读物《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四年级(下)<幼学琼林>(选读下)》(2016年1月第1版2016年12月第2次印刷)对得陇望蜀进行注释时就弄反了,应该用刘秀的故事进行解释,而不应该用曹操的故事进行解释。
           得陇望蜀的主人翁是刘秀而不是曹操。《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对这个词语的解释都是一致的----词语的主人翁是刘秀而不是曹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