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案

(2012-04-07 10:51:32)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管理

凤冈县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度

八年级上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作业设计,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根据学校作业设计的指导意见,制定八年级语文优化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 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新颖多样。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到学习的兴趣,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悦。通过作业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二、作业设计的原则

1、巩固性原则。就是巩固课上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巩固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能力,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到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

2、针对性原则。严格地说,每一节课都有师生共同认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作业的设置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高效的。由于学生个体在年龄、性别、爱好、志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要求我们设置作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探究性原则。作业的设计必须有探究性因素。要克服单一的机械记忆的倾向。作业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新的作业价值观。

4、开放性原则。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探究,学生可以对作业做出选择,也可以自己设定有创意的作业。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注重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

5、差异性原则。正视学生在文化背景、阅读经历、写作能力、学习动机、学习速度和习惯方面的差异。作业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分别设定不同难度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6、趣味性原则。青少年个性最为活泼,思想最为敏捷,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如果作业设置得机械、老套,是很难得激起学生完成欲望的。相反,作业选择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或是活泼形式,会使学生“胃口大开”,变“不做”为“要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灵活性原则。教学中,很多因素是变动不居的,新的思维成果不断涌现,我们常常无法按既定计划布置作业,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刺激了灵感闪现出更好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时,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包括对作业内容的调整、作业形式的变换、作业量的调控等。作业设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三、作业设计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设计。这类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习成果。是基础性的作业。

2、差异性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内容、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使作业具有层次性,分设必做题和选做题。

3、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1)课内外结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设计。

(2)想象类作业设计。

(3)自主性作业设计。

4、探究类作业设计。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来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

5、实践性作业设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作业设计。如,设计社会调查类作业、表演类作业、竞赛类作业、课外阅读类作业等。

6、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学习的热情必然会高涨,学习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的本能,这种本能如果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那么学生将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应当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用趣味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作业的评价

(一)指导思想

要把作业评价作为激励和促进学生完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要以自我评价为基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培养自我反馈意识”是关键,有了自我反馈意识,学生就会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检查、自我调控。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能起到促进自我反馈的作用。

(二)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与要求

1、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正确评价自己的作业质量并据此判断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

(2)互动评价。包括老师生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评价。

(3)自我评价和互动评价结合。

(4)家校联评。语文课外作业为主,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活动提倡此种评价方法。

2、各类作业的评价方法

  (1)多层次多角度评价。(2)形象性评价。(3)定量性评价。(4)等级性评价。用“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进行评价。(5)对话性评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记录卡评价。

五、作业设计的分工及要求

单  

设计者

要          

第一单元

卢祖余

1、请各位老师认真专研教材,结合实际,分梯度设计作业;

2、请各位老师选择一些2011年各地中考题在其中,选择一些精美的短文在其中;

3、请各位老师在8月5日前将设计的作业用电子文档的形式传给卢祖余再进行汇总后,印刷好下期开学就投入使用。

第二单元

赵运谋

第三单元

田晓斌

第四单元

王 

第五单元

谭学华

第六单元

申 

第七单元

葛 

 

凤冈县第四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1年7月9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