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二沉池跑泥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9-11-01 14:33:08)
标签:
污水处理环境保护 |
分类: 行业新闻 |
说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莫过于“两池两系统”,也就是曝气池+二沉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这“两池两系统”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就将面临着超标的风险。
那咱们今天就说一说“两池两系统”中的二沉池常见的现象:跑泥问题,该怎样分析并解决。说起二沉池的跑泥现象,无外乎以下5种情况,分别总结如下所示。
一、冲击负荷造成的二沉池跑泥
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看出水是否伴有浑浊现象。针对这个原因引起的跑泥现象,分析应为活性污泥负荷导致的,放流水所夹带的颗粒物质多半是活性污泥未沉降颗粒,受冲击时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强,由于颗粒间的活性高,使的活性污泥絮凝性变差。继而出现大量细小的未絮凝活性污泥颗粒。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4点:
1、SV:沉降缓慢,上清液弥漫性浑浊;
2、DO:同等曝气条件时,DO明显偏低,大约低30%;
3、污泥增长:污泥增长迅速,每天约20%增长量;
4、F/M值:F/M超过了0.5。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降低冲击负荷,可通过物化区的调匀水质和水量来实现,另外可以提高MLSS来抗击负荷。
二、活性污泥老化造成的二沉池跑泥
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看上清液是否带有细小未沉降絮体,假如是活性污泥老化引起,则间隙水清澈。针对这个原因引起的跑泥现象,需要分析导致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排泥不及时;
2、进水浓度过低;
3、MLSS控制过高。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3点:
1、SV30:沉降速度加快(3min内完成90%的过程);活性污泥压缩性增加(SV30低于8%);沉降颜色过深(呈深棕色)。
2、DO:曝气减小,DO仍偏高;
3、污泥增长: 较之前减少。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 把握好F/M值,避免长期低负荷运行,增加进水底物浓度和降低MLSS。
三、活性污泥中毒
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如果原生动物消失明显,同时伴有放流水夹带悬浮颗粒,出水COD上升明显,则基本可以断定。针对这个原因引起的跑泥现象,基本是因为活性污泥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及抑制后,正常代谢受到了影响,导致部分外围活性污泥死亡,随即解体,部分溶解到混合液导致COD出水升高明显。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3点:
1、SV:上清液浑浊,污泥颜色暗淡,上清液始终处于浑浊状态,与沉降时间没有关系。
2、DO:同等曝气力度下,DO比平时高。
3、污泥增长:新增的污泥不可见 ,MLSS呈下降趋势。活性污泥浓度下降期间正式活性污泥解体持续期
,排水夹带颗粒最为明显, 消除有毒的或惰性物质后通常一周能恢复正常。 但是恢复期间因污泥增长活性强排水仍夹带颗粒物质。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加大排泥,置换受抑制的活性污泥。
四、沉降过程中出现反硝化现象
判断要点如下:在反硝化过程中所产生气体夹带污泥上浮。分析原因如下: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高,且曝气严重不足时,加之混合液中含氨氮、有机氮等,反硝化反应导致已经沉降的活性污泥上浮。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2点:
1、SV:活性污泥先沉降,后上浮,上浮活性污泥经搅拌又会下沉;
2、DO:缺氧状态。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
1、提高曝气强度;
2、提高底物浓度;
3、降低进水中的含氮量来避免因C/N失衡。
五、曝气过度造成的二沉池跑泥
判断要点如下:絮凝能力减弱,严重时絮团不具备絮凝能力。分析原因如下:曝气过度,不利于活性污泥的正常生长繁殖,活性污泥絮团在气泡的作用下破裂。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2点:
1、SV:整个沉降过程中,上清液内的细小颗粒较多,既有下沉的,也有缓慢上浮的,且颗粒间水体呈现蒙胧的感觉;
2、DO:长期高曝气(低负荷)。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减少曝气;减少排泥。
武汉奥威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专业污水处理设备,方案、施工、调试一条龙服务的污水处理企业。主要经营:韩国空气悬浮式单级离心鼓风机(节能30~50%)、意大利迪芬巴赫板框压滤机、节能型曝气系统。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