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班级共成长(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
(2014-04-29 11:15:31)分类: 班级管理 |
一、全面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里
我认为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应该做到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陈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王雪、胡海丹)、在家中的表现(王辰旭、赵彤、胡鑫逸)、性格及喜好(王红美),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和学生进行沟通(2分钟、20分钟、两节课)。
二、重视每一次集体活动
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与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密切相关。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的教育,也不可能有教育集体的诞生。可以说,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桥梁。一个集体之所以能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集体的活动给每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三、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在每件事上不妨都听听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态度如何,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总比耳提面命有益得多,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学生们的感知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开阔得多,他们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需要表达和交流,尤其需要来自师长的疏导和劝慰,控制他们的思想发展无疑于想要捆住鲜花的绽放,总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做法形同犯罪。在班里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是一项善举,它将惠及一颗颗绿意盈盈的心灵,免得他们成为一块块石头。
四、利用班会的力量
班会课是班集体建设的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更是引导学生规范习惯的契机,它能把学生的一些发错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我十分注重充分利用班会去引导教育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和舆论指向,去影响、规范、教育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文道统一”
语文课程贯彻的传统原则就是“文道统一” ,即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教书育人最便利的途径。
“言为心声”
作文、日记是学生倾吐心曲的一块园地,作为语文教师,我可以更敏锐地捕捉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细微的心理变化,以此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
六、重视与科 任老师的沟通
经常与各学科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本班学情,做好协调工作。平时尽可能协助各科教师做好作业收发、成绩统计、背诵检查等工作,指导课代表做好本职工作,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每次测验、月考都主动和任课教师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七、加强家校联系
班级的工作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这也是我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石。因此我要进一步获得家长的理解,促使他们将对学校、年级、班级和所有老师的理解和感谢转化为对孩子更加细致的监督和辅导。要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提升,把在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除召开家长会和家访外,还多次单独与个别家长座谈,比如王宁家长、王红美家长、王雪家长、王辰旭家长、马亮家长、曾凡斌家长等。同时,通过电话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王红美12、王鑫宇8、吴浩然7、马亮5、祖建军4、王辰旭3、袁宇龙3、陈佳辉3、赵琦4)。
七、小组建设与示范班建设
小组建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促进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
上学期,经过认真研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我班申请了所有学校规定示范班建设项目,即间操示范班、纪律示范班、卫生示范班、文化示范班。同时我班每月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了自定义示范班。我班严格按照学校德育处制定的示范班评比方案来执行,完成了创建计划,很好地展现了班级特色。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经过我和全体同学的共同设计和努力已经初具成色,为班级营造了一个充实温馨的环境。
总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琐碎而繁重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着实不易。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离不开爱与责任,一个班主任,只要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爱心,那么,爱与责任,就会像一束束阳光,温暖每一位学生,温暖学生的心里,温暖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