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幼儿园美劳游戏区

(2014-01-18 13:50:05)
标签:

cherry

教学

分享

杂谈

分类: cherry经历分享

\

一、 美劳游戏

——在幼儿园中利用美术工具或材料来描绘或塑造物体形象反映周围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游戏,称之为美劳游戏。

二、 美劳游戏的教育作用及可提供的学习经验

1、学习观察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术材料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运用工具,进行色、形等平面、立体造型活动,激发尝试探究的欲望;

3、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不拘一格的表现力,并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4、训练小肌肉动作灵巧,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劳游戏内容的划分及指导

由于美劳游戏在美术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上有着不同差异,因此我们把它们划分为绘画、手工制作、欣赏三项内容:

(一)、绘画类

——利用笔和工具在纸或板面上描画物体的活动是绘画游戏。

教育作用:玩绘画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空间、运动智能,培养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绘画区的环境要求:

l 要注意场地的合理选择,不仅要光线明亮,还需用水方便,要便于清理保养并安全防滑。

l 绘画区的环境要充分烘托出绘画艺术氛围,使儿童受到艺术感染,并产生绘画的愿望,要提供展示作品的条件,如多宝格、悬挂作品的架子、作品栏(欣赏角)

l 绘画区的玩具应丰富多样,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l 材料的投放要逐步进行,使孩子有足够的机会探索材料,并掌握用法。游戏材料应根据季节和幼儿园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小班幼儿绘画游戏的指导:

1、 为幼儿的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创造条件,满足其自由涂鸦的需求。

绘画类主要材料的提供:

l 笔:彩色水笔(粗芯)、粉笔;油画棒(由国际通用的CP、CE安全标志)

l :各种规格的白图画纸、色纸、可擦绘画纸等;(吸水性较好)

l 颜料:水粉(广告色)、水彩

l 工具:黑板(固定、简易型)、画架、调色盘、板刷

辅助材料:

l 材料分类架、操作台、椅子、作品袋、作品展示栏;

l 大棉签棒、海绵棒、黑板擦(湿布)、塑料桌布、围裙、套袖、擦手巾、纸张分类架;

l 添画背景图、添画材料、印章(多种材料)等;

2、活动中

l 运用绘画材料快乐、轻松、大胆作画。

对绘画有兴趣、敢于绘画,是小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对此,活动区的创设要立足于吸引小班儿童前来参与,提供毛巾、围裙、帽子等保护用品,有利于小班孩子打消弄脏衣服的顾虑。棉签、海绵等绘画工具和半成品纸张能够保护孩子的绘画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作画。

l 引导幼儿使用直线、曲线、折线等手法作画

线条是绘画的语言,涂鸦期的幼儿喜欢随意图画,在纸上反复画圈、用螺旋线表现一切事物,随着能力的增长,幼儿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在操作中逐渐认识了线条,从情感上感知了线条,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它们熟知的、感兴趣的具体形象的背景画面,引领孩子学画直线、曲线和折线等,如“会跳舞的蜡笔”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大胆作画,感受线条带给他们的快乐,发展小肌肉的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

l 引导幼儿体验和辨别基本颜色,使用多种色彩作画

三岁孩子喜欢纯度较高的颜色,通过玩色游戏,他们感知和辨认颜色,对色彩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生活中常用、常玩、常见的物品或材料。如小石子、串珠、瓶盖、土豆、菜梗、蔬菜、树叶等和孩子一起玩拓印游戏,提供纸盒、棒球等材料玩滚珠画游戏;蔬菜根、藕片也可以作为拓印工具。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线条和图案,孩子可以通过玩有兴趣的美术游戏获得了动作上的满足、情感的抒发,引发了对事物的观察兴趣。

l 引导幼儿用简单图形表现单个物体的轮廓特征及其变化。

随着涂鸦期的发展,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开始出现各种图形,如椭圆形、三角形、圆形等,这是他们经过思考和反复操作提炼出来的,但这时,他们还不能用图形组合恰当地表现物体,例如,他们可以用圆形画人物的头,用方形画人物的身体,却用单线条再现人物的胳膊和腿,创造出奇特的蝌蚪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画图形、拼贴图形来促进他们图形认知的发展。

小班幼儿绘画随意性较大,不注意画面的布局,绘画主体也许在角落中、也许在顶端、也许在图画纸的一半,因此在引导幼儿画面构图上教师可以出示各种图画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画面布局最舒适的作品,让孩子在画有中心点、折有中心线的位置上作画,有助于他们学习把主体放在中心位置。

l 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和活动中的需要,对幼儿的美术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如:幼儿:“我想画一棵树,不会画”教师可以带他到院子里看看真的树,鼓励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胆地画;也可以拿上纸笔和他一起在树旁作画; 

对教师的指导建议:

l 教师应对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与表达给予充分的接纳、尊重和鼓励。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很重要;

l 分析、记录幼儿简单的画面和线条所表征的含义。案例:线条——幼儿的内心世界:线条欢快流畅、热情奔放(兴奋的心情);杂乱纠缠在一起的线条(伤心、生气)策略:举办画展(教师的理解、信任以至关注支持;转变家长传统的评价观(家园共育——共同分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l 利用游戏化的语言、儿歌,示范、提醒幼儿正确地握笔和作画姿势。

中班幼儿绘画游戏的指导:

一、绘画类主要材料:

l 笔: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粉笔;毛笔、板刷

l :各种规格的白图画纸、色纸、可擦绘画纸、宣纸等;

l 颜料:水粉(广告色)、水彩、彩色墨水

l 工具:黑板(固定、简易型)、画架、调色盒、画板(夹)、涮笔筒

辅助材料:作品袋、作品展示栏;黑板擦(湿布)、塑料桌布、围裙、套袖、擦手巾、纸张分类架、添画材料、印章、印台、6B铅笔、吹画管等;

二、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绘画——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引导孩子运用多种绘画手法创作,充分体现线条、色彩、图形所表达出来的象征意义。

中班幼儿真正进入了绘画的象征期,在绘画技巧上有了突发猛进的提高,更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他们对颜色的认识更加丰富,喜欢对视觉有强烈刺激的色彩,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引导孩子运用多种绘画手法创作,充分体现线条、色彩、图形所表达出来的象征意义。

三、把握物体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的象征意义。

象征期的孩子喜欢观察新奇的事物,能凭直觉印象描画出物体的粗略形象,喜欢用椭圆形、长方形表示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和交通工具等,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和外形特征,提高他们对图形组合及用线条概括的能力,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画一画的过程中,学到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在交流中扩大自己的经验,敢于作画,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四、表现出绘画主体和背景

中班后期的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更精细、生活经验更丰富,表现和表达的愿望也更强烈了,他们也不再满足对单个物体的表现,在色彩运用上也比小班更丰富。

教师可以提供主体突出和背景相符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让他们从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安排以及色彩烘托上,拓展思维的空间,学习添画背景,满足表现的需要。

五、养成按照主观意愿大胆作画的习惯

中班儿童开始真正用美术方法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把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联系起来,表现在画面上,作品越来越清晰可辩,并反映出个性和情感世界,突破了模式化的干扰。将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置身于社会中感受人物美,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六、用对称手法制作出装饰画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画面丰富、装饰性较强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线条、图案的上下左右对称、中心、边缘等空间对应关系,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发展独立构图和个性表达的能力。

大班:指导策略:一、绘画类主要材料:

l 笔:彩色水笔、粉笔;毛笔、小排笔、签字笔

l :各种规格的白图画纸、彩色纸、各色卡纸、宣纸等;

l 颜料:水粉(广告色)、水彩、彩色墨水、墨汁

l 工具:黑板(固定、简易型)、画架、调色盒、画板(夹)涮笔筒;磙子

辅助材料:黑板擦(湿布)、塑料桌布、围裙、套袖、擦手巾、作品袋、作品展示栏、纸张分类架、橡皮尺子、印章、印台6B铅笔吹画管等;

二、表现出两个物体以上之间的关系

大班幼儿的绘画进入图形概括期,能完整描画出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组成内容较为丰富的画面,画面上的物体匀称、协调。大班孩子虽然发现了物体、人物之间的并列、大小、重叠、遮挡关系,但在表现时却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物,让孩子进行多角度观察,让他们观察、摆弄表现人物群体的照片,体会画面的表现形式。

三、运用绘画手法表现出物体的变化。

l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已经能够理解小鱼摆动的姿态,小动物的跳跃前行以及人物表情、动作等体态变化,对于色彩的渐变、融合,有了切身的感受。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四、表现出物体的空间关系和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6岁幼儿绘画出的形象已经不在一条水平上,人物、山水、楼房、小鸟、太阳都有了明显的空间感,也体现了比例的相对平衡,他们还喜欢表现事物的内部特征和情节性,对构图有了独特理解,很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提供适合幼儿欣赏的、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即以其主要特征,并初步掌握概括事物特征的方法。

五、构思出联想作品或抽象作品。

幼儿绘画向描绘精细、具体形象方面过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想象力极为丰富,在他们眼里,所有东西都是具有生命的,会说话的,他们作品中蕴含很多天真的想象,教师抓住幼儿绘画特点给幼儿讲短小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画插图,在间接作品启迪下,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画完后再创编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在画连环画的过程中,会觉得很新奇,从而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和绘画的表现力。如《龟兔赛跑》、《小蝌蚪找妈妈》不定期的展示图书、图片、物品等,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六、作品体现对称感和均匀感

大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极大丰富,他们喜欢运用装饰性色彩,自由选择色彩点缀画面内容,而且自发选用冷暖对比色,在绘画、装饰画、线描画过程中,运用有规律的图案色彩表现画面。在写生过程中,自然会注意到事物的透视变化,教师在组织绘画游戏中,运用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法,从粗到细步步深入,引导幼儿从新的视觉角色去观察表现物体的多种关系。 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作,鼓励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二、制作类

——利用泥、废旧材料、美术工具和粘接物塑造物体的活动,是制作游戏。

教育作用:玩制作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空间和运动智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促进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制作区的环境:

l 要注意合理地选择场地,孩子的制作台要宽敞,便于操作,材料的放置要利于取放;

l 制作区的环境要烘托出美术制作的氛围,使孩子受到感染,产生美术制作的愿望,主动参与到创作的过程。

l 要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条件,如提供摆放作品的设备;

l 制作区的玩具材料应丰富多样,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l 玩具材料要逐步投放,使幼儿有足够机会逐渐探索和掌握。

l 玩具材料应根据季节和幼儿园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对教师的指导建议:

l 引导幼儿在感知工具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学会有目的地选择

儿童在小班就表现出个体差异,他们有的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拓斧,还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美术因素,为孩子提供不同性质的材料,演示不同的表现手法,并允许他们自主选择,使每个儿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l 教师主动表现出对手工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并与幼儿共同游戏,以不断扩大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和经验

l 接纳和尊重幼儿的主动探索,鼓励幼儿探究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发现的科学现象。如:泥、颜料的颜色混合变化;

l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安全使用工具材料的意义,并制作形象的工具收放盒,方便幼儿将用完的工具收好;

l 提供幼儿手工作品展示台,为幼儿提供交流和欣赏的机会,鼓励幼儿彼此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表达。

小班:

手工制作区主要材料:

1、纸工:

l 折纸:彩色纸、电光纸等;

l 剪贴:剪刀(圆头、花边)、胶棒、各色彩色纸;

l 撕贴:有孔造型图纸

2、泥工:

彩泥(由国际通用的CP、CE安全标志)、天然胶泥、泥工板、模具、工具(擀面棍)

3、自制:

l 废旧物品:、各种废旧纸张、纸盒、纸口杯、瓶盖等;

l 自然物:树叶、蔬菜、水果、各种豆子、木块等;

手工制作区辅助材料:

1、材料分类架、操作台、椅子、作品展示台;

1、 擦手巾、剪刀架、泥工板、废纸篓、粘贴背景图、擦手油(凡士林)、牙签、纸片、纸张分类架等;

小班幼儿手工游戏的指导

l 感知物品的结构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班孩子最初拿到泥的时候,会漫无目的的用手拍或抓,或把你掰成一块一块的,当作玩具来玩,感觉到这些东西能够变形,很好玩,至于能用它做什么就不考虑了。

l 掌握搓、团、压扁等基本技能,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的表现,教师在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要成为促进其发展的力量,教师的引导、孩子间的模仿,都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学习的影响因素。

l 用自然材料拼贴造型,发展立体感

自然材料的形象性、趣味性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除了天然材料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用纸团、木块等半成品材料制作装饰画。为孩子提供用纸团、木块等半成品材料让他们使用,这些半成品材料立体感强,制作出的美术作品特别有质朴感,装饰出来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中班手工制作区主要材料:

1、纸工:

l 折纸:彩色纸、电光纸等;

l 剪贴:剪刀(圆头、花边)、胶棒、各色彩色纸;

l 撕贴:白纸、彩色纸、电光纸等

l 染纸:宣纸、彩色墨水

2、泥工:

彩泥、陶土、胶泥、纸黏土、泥工板、模具、工具(刀、拨棍

3、自制:

l 废旧物品:、纸盒、绳、布、管、棍、玻璃瓶等;

l 自然物:树叶、石、沙、植物种子、壳、羽毛、等;

l 半成品:各种硬纸模型(面具、盘子)

手工制作区辅助材料:

纸张分类架、挂历纸、包装纸、墨水瓶、塑料桌布、废纸篓(筐)、擦手巾、剪刀架(筐)、泥工板、作品展示台、擦手油(凡士林)、牙签、纸片、竹棍、乳胶、棉签棒、订书器、胶带、双面胶等;

如何指导:

l 掌握球形、蛋型、锥体和组合形体的塑造技能

中班的泥塑活动,应该先投放彩妮、陶土等可变化的材料,让孩子来玩,等到他们逐渐掌握了搓、团、压、分泥等技能后,就可以进一步提供泥工工具让他们练习使用,,还可以提供一些豆子、小棍等辅助材料来装饰泥工作品。在教师与孩子一起准备区域材料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投放羽毛、玻璃瓶、纸盒等物品,使泥塑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性。

l 出几何形体并拼贴成图案作品   提供剪好的几何图形、背景画可以供孩子做图形拼贴,孩子在为作品添加装饰图案时,体会到图案、色彩的搭配协调,掌握了图形的对称与平衡。

l 掌握基本折叠技能,制作简单玩具。

这只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一张普通的纸通过对折、对边折等方法,可以变化出各种各样的物品,通过看简单的图谱,中班孩子可以折叠出自己喜爱的作品,折纸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有培养他们有步骤、有顺序做事的习惯。由于折纸的千变万化,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定格展示法”锻炼孩子会看图示的能力,不仅让幼儿都能按自己的速度学习,而且提供了一个可供比较的过程参照,让幼儿得以进行自我学习,这是很有意义的。

l 运用材料和废旧物品制作立体玩具

中班儿童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喜欢剪贴、组合一些东西,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让幼儿自由使用。如没用的纸盒等物品在孩子的手中通过剪贴、组合就变成了小车、大炮、火箭等一件一件的立体物品。

 

大班手工制作区主要材料:

1、纸工制作:

l 剪刀(圆头、花边)、胶棒、各色彩色纸、宣纸

l 撕贴:白纸、彩色纸、电光纸等;

2、泥工:

彩泥、陶土、胶泥、纸黏土、纷纷泥、软陶面团泥工板、模具、工具(刀、拨棍)

3、自制:

l 废旧物品:、纸盒、绳、布、管、棍、瓶等;

l 自然物:树叶、石、沙、植物种子、壳、羽毛、等;

l 半成品(含工具)硬纸模型(面具、脸谱)、绳、针、线、毛衣针、编织饰物、服装造型等

手工制作区辅助材料:

纸张分类架、挂历纸、包装纸、墨水瓶、塑料桌布、废纸篓(筐)、擦手巾、剪刀架(筐)、泥工板、作品展示台、擦手油(凡士林)、牙签、纸片、竹棍、乳胶、棉签棒、订书器、胶带、双面胶、拉坯机等;

指导:

l 泥塑 材料制作出造型较复杂、特征突出、细节明显的作品

大班孩子的泥塑能力增强了,他们已经能够用泥塑材料制作出造型复杂、结构明显的造型形象。大班孩子泥塑作品的范围更广了,他们在选泥上也有了自己个性的想法,这些栩栩如生的玩偶,都是出自孩子们的小巧手,有的是用彩泥做的、有的是用陶泥做的。

l 材料制作出造型较大或较细腻的主题玩具

用纸类材料进行制作可以创作出造型较大的玩具或作品,做完了就可以玩,也可以欣赏,是幼儿园常见的艺术内容。如手偶、头饰、折纸等教师可以投放制作类图书、图例,供幼儿参考

l 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制作装饰作品

手工游戏不像手工课,没有整齐划一的主题,每个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创作题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大胆表现,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萌发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美术制作活动刚好为孩子创造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孩子们运用艺术语言表现出他们的所知、所想、兴趣爱好和所获得的感受。由于孩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塑造的题材也各不相同;幼儿酷爱科普画册,他们的画面经常反映的是昆虫世界、恐龙家族、火山爆发、宇宙星球;有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观游览,那么登长城、逛书城就成了他们首选的主题。

提供条件,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l 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合作制作大型的造型作品,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 

l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并创造性地运用他们为其它区域制作需要的物品。

l 给幼儿提供展示和分享作品的空间,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l 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图片、图书、玩具、废旧材料、自然材料、自制玩具)

l 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分类存放,合理使用。

三、欣赏类

——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通过观赏、谈话等形式影响幼儿审美情趣的活动是美术欣赏游戏。

美术欣赏游戏可以启迪幼儿的心灵、陶冶其性情,培养美术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环境:美术创造活动奠定了认知和表达的基础,活动室内的美术欣赏环境可以不只在美工区,也可以通过各个游戏区的游戏内容和题材来体现和渗透,楼道内的美术欣赏应按内容作不同区域的划分,并使之与幼儿的年龄结合,随节日和季节变换。

小班欣赏类主要材料:

l 色彩画:儿童画作品、年画等

l 工艺品:民间工艺、面人儿、风车等;

l 雕塑品:泥人

l 观赏性玩具

欣赏类辅助材料:相册、像框、活动黑板、展示台等;

指导:

小班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表现出偏重内容而忽视形式的特点,他们仅仅满足于作品上画了些什么,很少有意识地注意作品其它形式的审美特征。

观察简单易懂且有美感的儿童艺术作品

小班儿童的艺术欣赏目标是引导幼儿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造型简单的物品,培养他们对生活美的感受,引导他们欣赏富有童趣的、形象夸张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术美的感受。

组织美术欣赏活动,还能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欣赏的习惯。

中班欣赏类主要材料:

l 绘画作品:水墨画、年画、水粉画、风景画、儿童画等;

l 工艺品:民间剪纸、布艺、陶艺作品、面具等;

l 雕塑品:城雕、园林建筑(造)

欣赏类辅助材料:相册、像框、活动黑板、展示台等

指导:

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产生艺术感受和情感体验。

美术作品多如繁星,难以计数。教师必须对众多的作品进行认真比较,才能选择出适合孩子欣赏的作品,让孩子欣赏的作品必须是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其色彩和形象是他们喜爱的。其艺术境界是对他们有亲和力的。也可以让孩子欣赏同伴的作品,欣赏其它班级儿童的作品,孩子对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的儿童画会感到特别亲切。

大班欣赏类主要材料:

l 绘画作品:水墨画、年画、水粉画、风景画、儿童画、原始岩画、装饰画、油画、版画等;

l 工艺品:民间剪纸、布艺、陶瓷作品、脸谱、风筝、中国结等;

l 雕塑品:城雕、园林建筑

l 节日环境装饰

欣赏类辅助材料:相册、像框、活动黑板、展示台等

指导:

体会艺术作品的色彩感染力

大班儿童的美术欣赏不仅是追求一学期欣赏几幅儿童画或欣赏集中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应该通过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的审美,发展对美的敏感性和感受力。包括感受到作品的鲜明特征、色彩的协调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和谐统一以及作品的象征性和社会意义。美术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与和谐发展。

 

作业:分析反思本班(园)美工区环境材料及幼儿游戏现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要求:1、同班教师分不同内容;2、注明班级、教师姓名、同班教师姓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美劳教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