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退思居主
退思居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688
  • 关注人气:2,0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萍踪偶拾之29 到此忘机

(2012-02-26 09:39:02)
标签:

王荫之

鼋头渚

忘机

范蠡

樱花

杂谈

分类: 萍踪偶拾

萍踪偶拾之29 <wbr>到此忘机

到此忘机

 

有时候,到一个地方旅游,偶见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会让你沉思良久,流连忘返;或会让你举一反三,获益匪浅。例如,五年前游无锡鼋头渚便是。

萍踪偶拾之29 <wbr>到此忘机
照片说明:该石位于灯塔之后, 2余高,鼋头渚三字,为光绪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

游鼋头渚时,行至“具区胜境”景区,见到一块黄褐色的大石头,上面写着意味深长的四个大字“到此忘机”(见套题照片)。此四字,就是篇首感慨之所云。

这四个字,还有“藕花深处”景区方亭上悬挂的匾额“藕花深处”,据说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他就是江苏高邮市的书画家王荫之先生。

为什么说这四个意味深长?先说说【机】字。查《辞源》第1638页,【机】字的含义有⒁种。与此相关的有如下6种:事物的关键;⑺事物变化的因由;⑻事物变化的迹象;⑽时机、机会;⑾机巧、灵巧;⑿危殆。同一页还有【机心】条,意指智巧变诈的心计。

再查查“忘机”。《辞源》第1098页【忘机】条:忘却计较或巧诈之心。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忘机”一词,史上用的例子较多,最为出名的是唐朝李白的“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王勃的“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以及宋朝司马光的“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等几句。这三句“忘机”所指,用《辞源》【忘机】条所云去理解,最为妥当。

然而,细细思索【机】的含义,我更为倾向于与【机】字的第⑽、第⑿条相联系来理解。机会、机遇,当然可遇不可求。倘有,紧抓不放;若无,淡然对待,不必苦苦追求,是为上策。困厄、危殆,如若碰上,泰然处之,不必惊慌,也是首选。【忘机】如此理解,会不会更为豁达呢?

想一想两千年前,范蠡携西施就在此地泛舟,他俩的“忘机”,就是千古以来最高的境界。

鼋头渚还有五个字引起了注意:太湖佳绝处。

萍踪偶拾之29 <wbr>到此忘机
照片说明:牌坊上的五字,是郭沫若字迹;来自于郭沫若诗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牌坊上的五字了无新意。此五字虽然不是郭沫若题写后送去太湖(鼋头渚集其手迹制额),但郭沫若在其他风景区的议论其实也平淡无奇。如游览井冈山的诗句“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又如,游华蓥山的感叹华蓥山真乃天下第一雄山”……。

郭沫若的这类话语,看过后犹如“水过鸭背”,能留在记忆中的,鲜矣。

 

朱榕基就不同了,“张家界顶有神仙”,何等直截了当!——任谁一见,马上会惊讶:咦,无神论者如此断言,为什么?所指何为?……

鼋头渚还有一处地方也值得一去,那就是长春桥。长春桥畔种有樱花。淡红粉白的樱花,与青山绿水的景致,相互辉映——此景称“长春樱花”。

萍踪偶拾之29 <wbr>到此忘机
照片说明:时值41,长春桥头的樱花开得格外灿烂:赏樱,正当时。

萍踪偶拾之29 <wbr>到此忘机
照片说明:长春桥建于1936年,桥的前后筑堤隔开太湖水。湖堤上种的樱花,是日本野生大山樱。据说已有60多年的引种史。

樱花是中日民间友好的纽带。离长春桥不远处有“中日友谊樱花林”,据说有50多个品种,近万棵樱花树,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樱花林。萍踪偶拾之29 <wbr>到此忘机
照片说明:长春桥内侧一泓水池中的建筑物,是涵万轩还是绛雪轩,忘了。

鼋头渚去过两次,两次都有新的感受。什么时候再去第三次,三三不尽……

 

2012226星期日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王勃《江曲孤凫赋》:灵凤翔兮千仞,大鹏飞兮六月,虽凭力而易举,终候时而难发。不如深泽之鸟焉,顺归潮而出没,迹已存於江汉,心非系於城阙。吮红藻,翻碧莲,刷雾露。栖?烟,迫之则隐,驯之则前,去就无失,浮沈自然。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乘骇浪而神惊,漾澄澜而趣静。耻园鸡之恋促,悲塞鸿之赴永。知动息而多方,屡沿洄而自省。故其独泛单宿,全真远致,反复幽溪,淹留胜地,伤?雁之婴缴,惧泉鱼之受饵,甘辞稻粱之惠焉,而全饮啄之志也。

司马光《花庵独坐》:荒园才一亩,意足已为多。虽不居丘壑,常如隐薜萝。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范蠡知之,超然辟世,长为陶朱公”。详见《史记》第2423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