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武惠
刘武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47
  • 关注人气:8,9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的哪些行为让孩子失去创造力

(2019-07-17 21:39:49)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幼儿心理

健康

分类: 家庭教育


曾与德国汉堡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聊天, 说起他的几位中国学生, 他感叹道:“为什么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 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方案就不行呢? 他们学到的知识都到哪儿去了?”

其实这不是个例, 在国外的中学、大学里,普遍认为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考试成绩大多数名列前茅,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几乎垫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学生失去了创造力呢?这恐怕还要从中国的家庭教育找原因。

中国大多数的家长经常打着爱的旗帜, 从小就为孩子做些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正是父母们习以为常的举动和为孩子着想的善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下面这几件事父母们可以借鉴一下, 是不是经常在做? 如果没有那恭喜你们,如果有应该及时调整, 毕竟有创造力的孩子将来才能飞的更高.

1、对孩子过度灌输知识。很多家长不仅过度给孩子灌输知识,同时还让孩子学习那些高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比如让一个只有3、4岁的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让一个2岁多的孩子背诵父母自己都不太明白的唐诗宋词等等,父母们把孩子的大脑撑的满满的,让孩子的大脑没有空间去思考,何谈创造力。

2、热衷让孩子拿五花八门的证书,喜欢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等级评定。家长们总认为孩子拿的证书越多表面孩子越聪明越成功,而这些证书大多是靠考记忆力获得,这样记忆力好的孩子就成为了好孩子,而那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好的孩子就被排除在好孩子行列,久而久之孩子们为了成为好孩子,努力去背诵而放弃了创造力的尝试。

3、过度赞美孩子,错用物质奖励。许多父母都喜欢说:“宝贝,你是最好的”,“你做的好极了,妈妈为你骄傲”,“我家宝贝天下第一聪明”。。。。孩子在家长的这种赞美下,以为自己真的很好,不用再努力做这些事情了,忘记了自己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创造空间。父母们常常用物质鼓励,硬是将孩子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家长们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动力也由主动变成了被动,让孩子感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家长们做,失去了自我,何谈创造力。

4、替孩子选择爱好,喜欢拿自己孩子与人比较。常常听到父母们对孩子说:“这个动画片我不喜欢,不要看!”,“这个图书内容不适合我的孩子看”,“这个游戏活动有什么意思,还是别参加了”。。。等等,家长们用自己的认知来替孩子选择,还喜欢常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而且往往都是拿自家孩子的弱项比别家孩子的强项,让孩子失去自信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力自然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泯灭。

5、不许孩子犯错和失败,答案都是标准的,不允许有偏差。这种父母往往自己很强势也很优秀,对自己很严格苛刻,对自己的孩子亦然,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样优秀,所以尽量不让孩子犯错,做任何事情永远都是父母的答案最标准最正确,让孩子失去了尝试、探索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学习机器。

6、禁止孩子的探索行为,敷衍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把家里搞乱,为了不让孩子把玩具拆卸而装不回去,就禁止孩子的探索行为,认为孩子这是捣乱和搞破坏。对于孩子无数个为什么,更是敷衍了事,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自然方式。家长的敷衍让孩子的灵感火花消失,孩子会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