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您培养出了一条白眼狼?

(2015-06-15 13:35:52)
标签:

幼儿心理

心灵教育

育儿

分类: 家庭教育

为什么您培养出了一条白眼狼?

 

——怎样保持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http://s7/bmiddle/002TcGUxgy6T59cfDGSe6&690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们倾其所有、无私地爱着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飞了,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结果却培养出无能、软弱的白眼狼,究竟是哪里出了错?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前几日一位妈妈带着她13岁的女儿来咨询,妈妈问:“为什么我们与孩子沟通那么难,经常与父母吵架,最近因为参加一个课外社团的事情,与父母发生冲突,在自己的手上划出道道伤痕伤痕自己,手臂上的伤痕还没有完全好,今天早晨竟然从自己家两楼的阳台上跳了下去,幸好下面是草地,孩子没有摔坏,我们对她那么好,事事都为她考虑,从小到大每件事情都是我亲自为她安排好,为什么孩子还要这样做?我真的不明白!”

 

这位妈妈一口说完,眼里含着泪。妈妈伤心、委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非得没有得到一丁点的回报,相反却换来孩子极端不领情,竟用轻生来惩罚父母。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来看看女儿的想法。

 

女孩说:“我感觉生活没有意思,我想自己做决定吧?心里又很害怕,听爸爸妈妈的选择吧?我又不甘心,那不是我喜欢的,就刚才妈妈说的那个社团问题,妈妈想让我选择诗歌社团,因为妈妈非常喜欢诗歌,但是我喜欢摄影社团,妈妈说那个对学习没有什么帮助,非要我选择诗歌社团,我很生气,但是有没有勇气对抗妈妈。我从小就这样,妈妈喜欢的事情我就去做,这样妈妈会高兴,如果我做了妈妈不喜欢的事情,妈妈就会不高兴给我脸色看,我就很害怕,一直这样过了这么多年,我够了,我不想过妈妈喜欢的那种人生,我想过我自己的人生,但是今天我才发现我没有这个胆量和勇气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得这样活着没有什么意义。”

 

这个案例中,妈妈以爱的名誉入侵了孩子的界限中,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妈妈却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做了,孩子在过父母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父母的这种跨越界限的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孩子层层围住,孩子想挣脱网,却又害怕危险,不挣脱网,却又不甘心,尤其是青春期来临自我意识觉醒的孩子,这种矛盾冲突是导致孩子做傻事轻生的主要原因。

 

孩子是怎样形成这种心理的呢?为什么孩子不敢面对独立的选择呢?为什么孩子对父母的如此付出却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呢?

 

下面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怎样模糊界限感,入侵孩子自己领域来分析:

 

当孩子幼小的时候,一切都是由父母代劳,父母决定孩子的一切。当孩子开始走路的时候,孩子摔了一跤,父母会立刻奔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在这件事情上,孩子摔倒是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自己想办法爬起来,但是我们的父母却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立刻扶起孩子,这一举动,父母就越界了。而孩子呢?就会习惯于本是自己的事情当成父母的事情来依赖父母,这样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睡觉成了父母的事情,吃饭成了父母的事情,学习成了父母的事情,甚至长大后选择什么对象与谁恋爱都成了父母的事情。。。孩子从未自己选择过,面对独立选择,他们的心中怎能不害怕呢?如果害怕只有选择逃避,轻生就是最好的逃避方法。

 

当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父母的行为常常跨界,把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全部义不容辞地承担下来,因此孩子本能地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比如:帮孩子背书包、接孩子上下学、给孩子买生存之外额外的东西等等,如果有一天父母忘记做了或者漏做了什么事,孩子会冲着父母发火,全然没有感恩之心,还嫌父母做的不够多不够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的心中没有界限感,父母的越界付出模糊了这种界限,孩子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而事实是这些事情恰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溺爱出的孩子几乎都是白眼狼的缘故。

 

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考大学的时候,缺乏界限感的父母又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情,上什么大学、填什么志愿、学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城市等等,都成了父母乃至家族的事情,大人们热心的帮助孩子选择,却全然忘记了这件事情的主角——孩子,没有人问孩子是否愿意,孩子的意见是什么?父母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考大学的人,界限模糊的分不清谁是主角。这样培养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后,也缺乏界限感,他们不知道怎样融入集体,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干的事情,什么是别人干的事情,往往给上级一种没有眼色,工作被动不积极等负面印象,对孩子将来的前提有很大的影响。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也很难觉察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用自己的意识去猜测他人,造成人际关系的困难。

 

更可怕的是这样界限模糊的育儿模式会传给下一代,造成又一个痛苦亲子关系的轮回。

 

家长朋友们,界限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因素。明白了界限感之后,在我们养育孩子时,一定要给孩子明确什么事情是孩子的事情,什么事情是父母的事情,然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界限感要从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了。给孩子形成明确的界限感,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责任心,还能让孩子拥有一颗温暖感恩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