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蜂窝的博客
马蜂窝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05
  • 关注人气: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课题方案

(2011-09-08 07:47:00)
标签:

杂谈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1.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要让百年名校走向卓越,就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势必要营造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2. 根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在专业成长中,对于不同教龄、不同资历的教师,学校将按教育局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五个台阶”的相关要求,建立培养梯队。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思考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加快教师队伍高层次发展的步伐。

       研究意义

1.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的速度,以期从一个学习者转向为一个思考者,最终走向专业化,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

2. 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培养、发展、完善人,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自我的发展加强了个人对自我劳动的肯定,对教学改革始终充满期待感及创造后的成就感,其自身特色发展满足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的自我需要;共同体的成长将实现教师群体对社会发展和他人需要的价值而得到社会的肯定与尊重,从而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3. 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群体的共同提高和个体发展,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只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根本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1)社会强化: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2)信息交流:学习者既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教师作为学习者,专家、同事作为助学者,以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为取向,以教师的合作精神为核心,成员分享彼此经验和资源,最终实现互促共进的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成员是基于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需求的教师与研究者,在研究中,课题组力求构建多元的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所谓“多元”,意指其在人员构成上是多元的,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外聘教育研究人员;同时也指各类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形式、研究对象以及所解决的问题等也是各有侧重,是多元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目标

1. 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建立校内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大各方面对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的力度,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2. 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建立校内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群体学习中不断地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我超越,使教师能全面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

3. 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水平。通过建立校内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合作团体。

       内容

1. 建立学习机制,搭建学习平台。

成立分享智慧工作室、青语组、书友会、博克群等教师学习共同体,邀请专家、名师到校讲座、授课,不断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传达给共同体的成员;组织共同体成员走出校门,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回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故此,对共同体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出明确的规定,相关制度包括分享智慧工作室工作条例、书友会章程、青语组成长规划、教科研成果展示制度等。

2. 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

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首先要与好书为友,读好三类书:夯实精神底蕴的书、拓宽教育教学视野的书以及学生喜欢的书,惟其如此,才能将学科知识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才能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运用自如。

其次要在实践中学习,立足课堂,加强研修。从听课、评课、磨课、反思中,教师能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再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带到理论研修中,通过学习澄清问题,提高每个成员的认识。

3. 加强交流互动,分享学习成果。

注重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可以促进每位共同体成员都养成积极合作的态度、彼此信任的诚意和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分享彼此的智慧中共同成长。在学习方式上除了一般的共同学习形式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结伴合作、教育教学问题沙龙研讨、骨干及专家引领、撰写教育日志等。教师学习共同体将定期开展“沙龙论坛”、“专家引领”、“开放交流”等活动,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交流与反思,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探索适合本校的带有“分享”特质的教师团队打造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

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事实,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总结提炼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一些策略。

个案研究:观察并追踪一个小团体的原始学习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提出一些积极的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及个体的更好发展。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把握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创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

       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5年,即从2006年2月—2010年12月

第一阶段:撰写方案,申报立项(2006.1—2006.8)

1. 学习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2. 主要成员进行课题的论证。

第二阶段:组织分工,全面实施。(2006.9—2008.8)

1. 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学习,对课题进行再认识。

2.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第三阶段:中期自评,反馈调整。(2008.9—2010.7)

第四阶段:检验取证,撰写报告。(2010.8—2010.12)

1. 进行子课题成果鉴定,汇集研究资料。

2. 进行课题报告的撰写。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报告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教研关注(文集)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书友之声(文集)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苦乐杏坛(文集)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负责人:陆星梅

组成:分享智慧工作室、书友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