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neMyRoad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因其敏感的话题元素,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影片中包括的同性恋、艾滋病与异装癖等话题,让影片必然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映。然而,看完影片后,不得不感叹影片对于这些社会问题细节的把握,不论是对艾滋病晚期病人所感受到的生活环境,还是对于病症的细节化表达,不缺惊喜。
与此同时,片中男演员的表演极为出彩,骨瘦如柴的身形使得这一有着“恐同”心理的直男罗恩(马修·麦康纳饰)从一个厌烦憎恶同性恋的男性,逐渐转变观念,并且慢慢接受这一群体的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与之配戏的男配角杰瑞德·莱托饰演的变性异装癖患者,也为影片提供了另一个精彩的关注点。
影片交代了三次转折,每一次转折推动着故事的发展。第一,影片刚开始交代出影片主人公罗恩是一个牛仔电工,因其不安全的性行为,罗恩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出现短暂性昏迷,而后被诊断出艾滋病晚期,这便成为影片的转折点。影片的前半段对罗恩嗜色成性的形象重点突出,通过这个转折点,罗恩开始走上一条自救之路,在当时的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是岌岌可危的。他所服用的药剂AZT是当时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唯一合法批准上市的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可是却一直在让他健康的细胞死亡。第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恩开始寻求生的希望,成为影片转折的另一点。他前往墨西哥寻找一位无证经营医院的老医生,他用T肽素与维生素奇迹般地将罗恩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第三,罗恩似乎找到了另一种发财致富赚取资金拯救自己的方式,为了赚取与自救,他开始贩卖药品,并且成立了药品俱乐部。通过这种方式,他结识了世界各地的药品经销商与医生,并有所成就。这三次转折无一不是罗恩为了自救采取的行动,之后因为其私贩药品,所谓的药品官方部门采取了非人性的手段对其行为进行打压。然而,这一切都与罗恩其后主动的反抗与自救达到一致。
面对生死的挑战,导演通过微小的细节刻画出罗恩这一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物形象,加之马修·麦康纳的演技,让这一人物鲜活起来。可以这么说,整个故事并无新意,通过话题性(诸如同性恋、艾滋病、异装癖等社会问题)人物形象的构造,结合真实的历史人物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故事,并且采用少量的历史记录素材,使得影片有了一种传记片、纪录片的属性。不过,影片的结尾处匆匆结束,留下的伏笔通过字幕的方式交代人物的身后事,太过生硬。而整个故事仅仅是描写了一个叫罗恩的男性感染艾滋病,结合时代背景,他的生命岌岌可危,不得不与官方进行抗争,并采取多种手段自救的故事。
影片的看点便是生命的自救,但没有升华——诸如精神“救赎”;恐同者的心路历程,从极端的恐同、慢慢地接受再到最后彻底的认知每个人生命的独特,导演也只是点到即止,并未深入发掘、有所保留。然而,影片还是通过两位男演员的表演掩盖了这些弊端,看起来很美、很深刻,其实最多可以被称为单一的人物传记片。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否则后果自负,联系zhanglulu2013@foxmail.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