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neMyRoad
《私人订制》确实是专门为观众定制的一部造梦电影,冯小刚用电影造梦,在电影中早平凡人的梦中梦。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每个“白日梦”看似荒唐,却尖锐地揭示出现实中的林林总总。用电影造梦中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寻梦。
影片共四段,除去苗圃饰演的渴望尝试“革命女烈士”生活的“引言”片段,最主要的是前三段,最后一段是导演特意放送的呼吁民众环保的片段,跟主题并无关系。前三段式结构将范伟、李诚儒与宋丹丹三位有“梦”的平凡人串联起来:范伟负责搞笑,李诚儒负责自嘲,宋丹丹负责煽情,将现实中诸多问题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段表现,笑中有泪。
范伟饰演渴望体验高官生活的普通司机师傅,在愿望规划师杨重(葛优饰)、情境设计师小白(白百何饰)、梦境重建师小璐(李小璐饰)与心灵麻醉师马青(郑恺饰)四人组成的公司“私人订制”的帮助下,体验到了高官“领导”身后暗藏的一系列贪污腐败的生活状态。在这一段中,导演有意识地将各种爆笑元素运用其中,强调了这仅仅是一部“贺岁喜剧片”。然而,为了深化主题思想,影片中的诸多细节处理将原本俗套的廉政清官在诱惑面前的大义凛然刻画出来,却在最后的“美人劫”的腐蚀下,让故事极具讽刺意味,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气质。
为了使影片更为充分,情节更为丰富,在李诚儒饰演的大导一段,导演用自嘲与反讽的手法,将一个最“俗”导演成功脱骨成一位高雅的艺术家。其中,不论是对于票房的不屑,还是对自我形象的嘲笑,都能看出导演的用意,对于当今市场“唯票房论”的泛滥现象,冯小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钱是王八蛋”,但是有了钱以后,太雅又让人“看不懂”局面使得电影这门“第八艺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这一变相的自嘲与思考,在爆笑的喜剧元素的外衣下,显得更为平易近人,在笑过之后,进一步思考。终于,“一腔俗血”都要在大“换血”后才能真正脱胎换骨,王宝强、成龙的出现更是凸显出影片的黑色幽默的气质,在造的梦中麻痹自己,在自己拍的电影中实现自己理想的梦。
“有钱”一段可以说是影片中最为煽情的部分。宋丹丹饰演的丹姐本身就是一个平凡的河道清洁女工,她不是一个有闲钱爱做“白日梦”的女性,这一次“造梦”是因为“私人订制”组里的成员感谢丹姐做的一次免费的“圆梦”生日行动。“有钱”是这一平凡女工脑海中浮现的愿望,这一心愿简单而实际,社会上有太多的人都有成为千亿富翁、百亿富翁的梦想,在影片中,导演夸大了这一梦想的可行性,却实实在在反映出当今社会上的平凡人心中的被日益加剧的梦。谁不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谁不想一步登天,可偏偏社会现实的打压下,所有人都认清了现实,在自我心中定位好自己的位置,不敢逾越一步——丹姐就是这样的人。身上仅仅有着60多元的人民币,却用一天时间体验到“纸醉金迷”的物质享乐。当然,她还是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当她换下贵妇装,在车上卸妆时,听到那温暖的别人为她点的歌时,莫名戳中很多人的泪点,生活不易,人生不易。过完梦,踏上的便是自己今后要走的路。而这里,我们也会知道“私人订制”并不是专门为了赚“黑钱”,也可以为了好人行善举。
三段主要的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拼凑链接。他们都如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诸多生活状态,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他们经历的也是平凡的事,冯小刚营造的空间有限,却为每一个人、每一种人都能实现自己或不切实际或真实的“白日梦”而努力。看到他们,你同样能够看到自己,在宣泄心中苦闷、表达内心情感、爆发心灵悸动时,面对的都是平凡生活的芸芸大众。与此同时,影片中的自嘲与反讽,都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因为他知道无论电影拍得好或不好,都有人褒贬不一,于是“大导”干脆疯疯癫癫地“弹棉花”,弹出声音更像是一种自我心境的舒缓。导演在影片中满足了自己在“大俗”与“大雅”之间徘徊的内心梦想表达,用更多的人的“白日梦”从侧面满足了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情节。
电影是“造梦”的一种方式,它或俗或雅,它或娱乐大众或升华为艺术,却不可否认,电影在电影院中用将近两个小时时长,在封闭黑暗的空间,满足了大众的梦。
(影片原创,转载请注明,否则后果自负,联系zhanglulu2013@foxmail.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