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糖尿病博文 |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机制也更为复杂。对此有人提出了“节约基因”的假说,认为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在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居民的体内逐渐产生了一种“节约基因”,使人在能得到食品的时候,善于把热量集攒起来,以备荒年,结果在发生饥荒之时,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得以存活。由于适者生存的道理,久而久之,贫困国家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多半都具有这种基因。
在贫困时期,“节约基因”是一件好事,使个体得以生存,种族得以延续。但到了不愁温饱的时候,“节约基因”又由好事变成了坏事,使人体容易发胖,还没吃几天饱饭就产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也容易得糖尿病。也就是说在生活模式发生剧变之时,遗传基因的变化赶不上生活水平的变化,使得糖尿病暴发性流行,这就是糖尿病遗传因素的意思。导致2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这些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诱因。
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最后是血糖升高,变成糖尿病病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基因遗传因素,但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