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见过很多的古井,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的家乡淮安龙窝楼下的那口千年唐井。
早年我曾经在淮安勺湖小学工作过几年,而这口唐井的位置,就在离我工作的单位不远的龙窝楼下。说起当年这口井的发现也是很偶然,2014年5月份,龙窝楼整体维修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口井。当年我也参与了考证工作,经过屡次考证,证明这口井是迄今为止淮安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眼古井,它比漕运总督府著名的楚州官衙古井还要早五百多年,堪称本地水井之最。
说到此处,大家就会纳闷,这口重要的唐代古井,怎么会出现在古城淮安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原来这与龙窝楼的兴衰有关。小城故事多,淮安是江淮平原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著名的龙窝楼就兴建在这里。据史书记载,龙窝楼始建于唐,闻名于宋,历代屡建屡废,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珍贵的诗词歌赋。据《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八(周书)世宗纪五记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正月,赵匡胤率领禁军攻克楚州(今淮安),曾于此下榻十三天。赵匡胤后来建立宋朝,成了宋太祖,此处因是其下榻的龙潜之处,此楼遂被定名为龙窝楼,所在之巷也被正式定名为龙窝巷。据说赵匡胤当年下榻此处的原因,是因为龙窝楼盛产美酒。当时的人们都用楼下这口古井的水来酿酒,用此井水酿出来的酒具有芳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的特点。正是由于此井的水质清冽甘甜、宜酿美酒才被保护起来,可见当地的水质对美酒的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考古发掘人员测量,这口古井直径近1米,井深在6米左右。其珍贵之处在于,全井内部都是用唐代特有的榫卯孤形井砖堆砌而成。据考证,此种井砖距今已1300多个春秋,它见证了古井无穷的历史。这种套装式榫卯孤形井砖,在砖头顶部和尾部特意烧制成榫卯造型,其中内凸榫的结构与凹榫的结构相符,砖头与砖头之间都可相互套牢,由此砌成的砖壁十分牢固,这种1300多年前建筑材料为古井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气息。
现在,人们行访此地,虽然那富丽辉煌的龙窝楼历经兴衰,已不复当年盛世的繁华景象,但通过这口古井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盛世唐朝的点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