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整本书,展读书乐——读书课《亲爱的汉修先生》磨课过程
(2013-01-06 09:59: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海扬帆 |
瑞安市实验小学陈海华
终于上完啦!上读书课真是一个大工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设计,可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探索。虽是辛苦,牵挂,不省心,但却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缘起——梦中寻她千百度
上学期,在颜道跳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成为班级图书基金,用以统一网购图书,每学期三四本书,以充实学生课外阅读量。每当发书时,学生们总是异常兴奋,眼睛总是亮亮的。记得那天发杨红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一书,
我说:“这本书一看书名就挺吸引人的!”
董学杭马上接过去说:“再看一下封面图案,更吸引人!”
全班哄笑……
大课间铃声响起。
董学杭又说:“里面的内容更吸引人!陈老师,还是让我们在教室里看书吧!”
当看到学生们拿到书迫不及待、津津有味阅读的样子,我的心立刻被填得满满的。教室里静静的,只有翻书的声响,只有偶尔听到一个学生“扑哧”一笑。他们表情各异,但眼神专注。步入阅读的殿堂,那是一种享受啊!
两个星期后,我与学生就《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一书进行阅读交流,学生非常感兴趣。由此,我想,不如利用学生年级特点,着手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交流的研究。
这个学期,我有幸参加在温州马鞍池小学举行的全国第九届班级读书会儿童阅读研习活动,聆听了几节儿童阅读课和讲座,进行了实体写作的培训,感触特别深,特别有收获。回来后,那几天心潮澎湃的,还特地去买相关的书籍看,如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周益民的《上读书课啦》等。此时正值瑞安市申报课题之际,我立马写了一个课题方案《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现被瑞安市立项),开始下定决心好好研究一下课外阅读,也就是从那时起,就有了上上读书的念头。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本学期90学时的实践活动中,我已经上了一节阅读示范课《慈母情深》,于是下定决心本学期轮到的校本教研课就上读书课了。读什么本呢?当然是王林博士推荐的《亲爱的汉修先生》。
没想到,三年级的校本教研钱少珍老师做了第一只“吃螃蟹”的人,而且课上得那么精彩。我立刻想改变了主意,不想上读书课了。可是我已经把《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了两遍了,还做了贴满一本的批注。况且,那个星期一,我已经把书发到学生手上了,并且告知我们要上读书课的计划。怎么办呢?不上,那上什么课文?选不下。要上,那该怎么上?纠结了一个星期。在正式上课的前一个星期,终于下定决心,就上读书课,以一个“新手上路”的心态来上这节课的。
试教——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更加认真地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边读边做笔记,并对每封信的内容做好概括,把握主要内容,梳理发生在鲍雷伊身上的事件,了解书中每个人物形象,了解鲍雷伊前后有很多的变化,感受鲍雷伊心灵的成长。我关注到封面上的一句话“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我读前言,读书评,并且都做好了笔记。我发现研读一本书非常辛苦的!同时,我还上网搜索了大量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课资料,发现均以故事情节、人物品评和心灵成长的交流为主。我还翻阅对照许多读书课案例,希望找到一些好思路。
我终于确定教学目标,我的课要围绕“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这句话去设计教学,主要交流书中提到的写作“秘诀”。第一次备好课——了解主要内容,品评主要人物,了解前后变化,习得习作方法。拿着教案与蔡建平老师讨论,她说,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我知道学生对故事情节是最感兴趣,所以总也舍不得去掉“人物品评”,“心灵变化”的环节,是的,建平说得对,一节课,这么大的容量肯定上不完,而且也显示不出自己的想法,即从书中学写作“秘诀”。她建议我分几课时进行,删去前面部分,展示课的重点放在“鲍雷伊的写作能力为什么有了这么大的提高?”去找原因,同时习得写作“秘诀”。我觉得很有道理。那么读书交流该用什么形式呢?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培训时的实体写作“小组学习”。对,将全班分成6个8人小组,让组长抽取神秘任务,在书中找到汉修先生对鲍雷伊写作上的建议;在书中找到妈妈对鲍雷伊写作的影响;在书中找到鲍雷伊自身努力写作的因素。这样一个任务有两个小组可能抽到。小组阅读时要做到分工明解,落实到位。我们讨论出具体要求1.每人按组内序号读相应章节,找到的地方划出相关句子,并折页。(活动时间5分钟)2.组员交流阅读发现,组长整理,写在卡纸上。请组长做好准备汇报(活动时间5分钟)。以小组的形式关注生与生的交流。她还建议我让学生好好读一读“书评”中的两篇文章。这些书评有利于学生走出故事,去关注语言表达方式。
整理好思路,第二天,我在五(1)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课走下来了,但整整拖了十几分钟。课后,蔡建平老师说,小组活动需调整,不要解释小组活动的任务要求,以节省时间。对照目标,还可以删减一些与关的东西。郑丽萍老师说,课堂的重点应是学生的阅读交流,学生怎么讲,讲得丰富是关键,否则对于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老师来讲,就会听不懂。
一天后,我又在五(6)班进行试教。这次小组阅读迅速,有进步,但老师的语速太快,显然是在赶时间。颜道跳老师说,前面的主要内容回顾不要了,以简要的几句话回顾前几节的学习内容,快速进入交流话题,三个人对鲍雷伊的影响应该说汉修先生的指导是重要的,如何突出人物形象。另外,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要推敲,如“常读常新”等,使读书味儿更浓些。李一锋老师建议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第几页,读一读,因为课要使学生听得懂,更要让听课的老师也听得懂。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明确汉修先生的这些写作“秘诀”是通过什么方式告诉鲍雷伊的?那为什么汉修先生用书信交流呢?以关注本书的写作形式“书信”。蔡建平老师说,教师要少讲,两个学生汇报时不重复,另一个学生只作补充,让课堂更紧凑。啊,听亲们一席话,胜过自己几回思。终于,这样的讨论让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了,教学目标更加集中了。
双休日我重新做课件,并把学生汇报时可能讲的内容都做到幻灯片上,还做好了链接,足足费了我一天的时间。对着课件,我反复试讲,感受蛮顺。只是对课件的链接不放心,万一学生没有讲到,我又出示,那算什么?可又找不到好方法,心里忐忑不安的!
周二上午,碰到李一锋老师,说起我的顾虑。他说,你让学生把找到的内容放在投影仪投出来不就好了吗?啊呀,我怎么没想到呀?还花了那么多时间做课件。真是!他还说,你在卡纸上划好线,学生写起来更工整些。不愧为优秀教师,考虑事情如此周到,如此大气。我立刻调整课件,做好准备。
展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终于,迎来展示的日子。因为怕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展示课前的的几节课都上得小心翼翼的!对每节课的内容都进行认真的选择和设计。忘不了,好书推荐时,学生听到封底的介绍后那投入阅读的神情;忘不了,品评人物形象时,学生用人物的性格、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或是印象最深的话来描述书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忘不了,学生把书中人物画下来展示时兴奋的神情!忘不了,故事内容抢答时学生频频高举的小手和红扑扑的小脸;忘不了,精彩回放时学生交流有趣和感动的地方时有理有据的汇报……
12月18日(周二)下午,我带领孩子们走进《亲爱的汉修先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紧扣目标,先从对比阅读中引出交流话题“鲍雷伊的写作提高为什么有了这么大的提高” ,然后组织引领孩子们阅读作品,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分享,从“汉修先生”“妈妈”“鲍雷伊”三个方面探求原因,在热烈的讨论和平等的交流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还收获了阅读、写作的方法,并联系自我有所启发。同时,孩子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评课时,老师们都对这节课给予高度的评价。谢陈丽老师就本堂课,结合外出学习,从“慢读与精读的结合”“兴趣和效果的约定”谈感想,即关注语言形式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厉丽平老师则以“儿童本位,兴趣至上”阅读理念谈到本堂课的三大亮点即“交流话题的有效选择,阅读形式的有效组织,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李一锋老师关注我对整本书的导读设计,指出本堂课是 “把一本书读得有高度和深度;把一节课上得有滋有味;把整本书读得有营养有收获。”他们的真知灼见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颜道跳主任指出班级读书会是基于语文学习的有价值的探索。这节课令人回味无穷,老师精心选择阅读书目,反复阅读,提炼交流话题,精心设计过程,把阅读落到实处,并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谈感受注重读写习惯的培养,非常精彩。
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反思——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节课上完了,好像一个学期也好了!通过这节课,我对读书课有了更多的思考——
1、一本书的导读设计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导读设计——好书推荐课(激发阅读,看好书);阅读指导课(指导批注,细阅读);阅读交流课(人物品评,话成长);阅读交流课(寻找“秘诀”,习方法);阅读交流课(学以致用,学写作)。好书不厌百回读,如此设计,让学生真正把一本书读懂、读透,为我所用。而我展示的这节课是第四课时,以封面上的一句话“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进行设计从写作技巧的角度选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读书时关注语言,关注书中隐含的意思,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从而实现从高年级读书目标由内容转向语言表达。
2、阅读记录单的设计
如何考查学生的读书效果,用阅读记录单是好办法,而有针对性的阅读单更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上课,我的阅读记录单完全是上课思路的提前预设。所以师、生都做到有准备、有目标的阅读,为精彩的课堂助力。
3、读书课的组织形式
读书会组织形式采取小组阅读,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读、生生交流的策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交流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和感受,当然应是平等的、自然的,而不是强加的。比如展示课上,我两次与分享阅读,鲍雷伊二至六年级写日记的篇数,和他阅读书目以及参加征文比赛的构思过程,再次深化了“读读写写”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4、讨论是读书课的核心
阅读课不同于语文课,是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保持课堂氛围的轻松活泼。教师不作评价,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切记,读书课上的掌声应是自发的,而不是命令的,或作为一个环节的终结!或气氛的调节!
5、目标导读法设计教学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叹人到中年,好像课都不会上了的感觉。其实,那是教学设计不扣“题”,教学环节不上“弦”,教学语言不对“准”。磨课中,我深深体会到“一课一得”的真正意思。目张纲举,环环相扣,以最简单的设计上出最浓的语文味。这无论是读书课还是语文课,都应该是相通的!
感谢——为谁辛苦为谁甜
非常感谢教研组老师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这样的课借班试教,课前需做大量工作,这是一个大工程!感谢五一,五六班老师辛勤的付出。在磨课过程中,当我泄气,迷茫时,是各位同事献计献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我们的语文团队!
2012-12-22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