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高手闭关10年悟出均线完美运用

(2017-04-23 17:56:01)
分类: 学而思

均线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一、均线操作原则

1、60日均线下的股票坚决不碰

2、股票在30日均线之上并且均线是向上的

3、10日均线向上,5日均线向下交叉10日均线,买入

4、股票以买入当日为准,买入日加上前一天和后一天,这三天当中的最低价为准,破掉就做止损

5、上涨超过10%就以进场价做止损价,直到卖掉,如果继续上扬,就每上涨10%提高止损价10%。

二、均线的5条买卖铁律

1、价格趋势走在平均线上,价格虽有一定回调,但在均线附近即受到其支撑(均线的助涨性),而并未跌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上升,为买入信号。

2、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或者盘局,而价格从均线下方突破均线为买入信号。

3、价格突然暴跌,跌破均线且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向下远离均线,则有较大可能产生反弹上升,也是买入时机。

4、价格虽然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持续上升,仍为买入信号。

5、价格突然暴升,突破均线,且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拉升而远离平均线,则有可能反弹结束,是卖出信号。

二、多均线突破的买点使用用心得

有7个要点归纳如下,同时满足7要点的数量越多越好:

1、均线越靠近、也就是越粘合越好:这里的均线是指日线图中能出现的所有均线,个人习惯使用5、10、30、60、120、240线,均线越粘合,说明多周期的成本越相近,很快变盘,向上向下都有合力,一旦选择方向都是加速的开始,向上向下都是如此,所以也是买卖点的确认,向上狙击,向下卖出或止损,千万别犹豫。

2、二次突破更可靠,大胆狙击的机会:一次突破很可能只主力建仓期,随后会有震旦吸筹、挖坑等动作,二次站上所有均线是主升的开始,往往都很爆;

3、以涨停板的方式放量站上所有均线更佳:气势已成立,往往是爆点;

4、有板块消息配合,就是龙头的出现:赚快钱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可遇不可求;

5、股价还在底部,站上所有均线:最近突破的大均线由下跌开始走平为好,安心买入持有,即使没有消息、不是龙头,也是震荡向上的开始;

6、底部一阳穿N线,N越大越好:以这种方式站上所有均线,是主力不愿意再墨迹的表现;

三、均线战法

1、介入条件:股价向上突破10日均线之后,回踩不破10日均线的时候介入。

2、止盈:短线快速拉升,股价滞涨就止盈;8%以内止损。

3、加仓:30日均线拐头向上,减仓或平仓:股价跌破30日均线。

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0/1420/82255246_1

如上图所以,标注的三个紫色圈圈内,股价上涨突破了10日均线之后,回踩突破10日均线,构成了介入条件。标注的这个介入点都比较安全。回踩不破的标准就是,收盘价不跌破10日线。

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0/1420/82255246_2标注的蓝色圈圈内,股价快速拉升之后,不创新高就要止盈出局了。

加仓点操作如下图标注:

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0/1420/82255246_3上图标注两处30日均线拐头向上都是加仓点。

为什么我们要看30日均线呢?因为30日均线达标了中线走势,30日线是衡量中线成本的标准,生命线,如果30日线拐头向上,股价向上突破30日就想奶奶,就意味着大部分人都摆脱了中期的成本价,解放了多数套牢盘,这就表明了主力有继续向上拉升的野心。同理,如果30日均线拐头向下,股价向下跌破30日线,就代表了大多数人在中期是套牢的(在30日线内买入的散户都被套了),这表明了套牢盘不少了,股价上涨难,可能还会继续杀跌,举例说明吧:

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0/1420/82255246_4上图就是在30日均线拐头向上时,股价开始了主升浪;而30日均线拐头向下的时候,股价就开启了大跌模式。

所以在这套战法中,30日均线就是衡量中线加仓还是减仓得关键,当30日均线向下的时候,减仓或者平仓;当30日均线向上的时候,加仓。股价如果大阴线跌破了30日线,必须要离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