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五年级集体备课
(2011-12-31 22:35:32)
标签:
萧红马来宋体火烧云霞光杂谈 |
分类: 集体备课 |
火烧云
一 、教材分析
二 、教学目标
1 、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底思想感情。
2 、学会5个生字,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 、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 、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的段落,积累词句,把课后第2至第6自然段的背诵提纲补充完整,并能按提纲背诵。
难点:按提纲背诵课文第2至第6自然段,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想象训练。
第三课时:列提纲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总结全文。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情趣
1、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
东飘飘,西游游,又变马来又变牛,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就逃走。
2、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它常常成为画家临摹的对象,作家写作的题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散文——《火烧云》。
3、简介作家萧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要求:A、听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疑难词句。
B、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儿看出来?(用三角形标出)课文哪句话巧妙地点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用波浪线划出)
2、检查字词。
A、练习:
a、“檀”字的右边由
b、“盈”的第二画是
B、交流疑难词句。
3、检查内容理解:
A、课文写的是夏天傍晚的火烧云,从“晚饭过后”、“乘凉”看出来。
B、“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写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
问:老师把“烧”字换成“红”字读一读,听听通不通。换成“红”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a、“烧”具有动态美,把火烧云不断变化写形象了。b、“红”与后面的“红彤彤”重复了,而“烧”则显得用词丰富。c、“烧”字照应了课题。d、“烧”与后面的句子联系紧密,因为烧了才会红,才会像着火了一般。)
读: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个句子呢?(自由试读、指名读并评议、范读、齐读)
说:现在你该知道什么是火烧云了吧?火烧云还有什么别称呢?(如朝霞、晚霞、彩云、红霞等)
4、引:作家是怎样介绍火烧云的呢?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用小圆圈标出)
2、交流:课文是按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3、按火烧云出现(1、2)、变化(3、4、5、6)、消退(7)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的颜色。)
2、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霞光的颜色?作者在写什么?(没有,霞光照射下的景物。)
3、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用三角形标出)它们在霞光下呈什么颜色?(用小圆圈标出)
4、讨论:为什么景物的颜色都变了?为什么又变得不一样?
5、作者没有直接写霞光的颜色,而是描绘了霞光下人和动物的不同颜色,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6、看到火烧云上来了,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带着喜悦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7、小结存疑:红烧云上来了,它在空中如何变化,又是怎样消退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萧红的《火烧云》,谁能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出现”部分主要写什么?当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导入: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地面上,景物的颜色变了,变得那么美,那么让人陶醉。再看看天空吧,空中的火烧云也在变,变得那么奇,那么令人心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二、三两段。
(二)学习课文二、三段
A、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火烧云的变化的?分别是哪几小节?
火烧云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呢?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用小圆圈划出表示颜色变化快的词语,用横线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通过引读四个“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
3、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红彤彤、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练习:a、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归类,并说说这样归类的理由。
(ABB、半……半……、事物+颜色)
c、常用的表示颜色的词语,除了这三种构词方式,还有哪些?
5、小结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变化多,变化快。
带着惊喜的语气有感情朗读。
6、导:刚才我们欣赏了火烧云奇丽的颜色,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火烧云多变的形状。
默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思考:
火烧云有时像什么?用三角形划出有关词语。后来又是怎么变的?用小圆圈划出表示变得快的词语。
7、交流:火烧云像“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
8、讨论这一部分都是在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在写法上有什么同与不同?
(相同:先写像什么,后写不像了。不同:变化的过程写法不同。)
9、写话训练,培养想象力。
先看课件中的火烧云变化,想一想它们分别像什么,是怎么变的?
结合课件或平时观察所见,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形状变化写一个片段。
交流,点评。
10、总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三段,谁能看板书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并用一个词概括火烧云变化的特点:多姿多彩
B、第三段
1、火烧云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引读)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恍恍惚惚”说明了什么?
(看得不真切,火烧云变化多且快。)
2、正当我们想沉静一会儿再看时,火烧云——下去了。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惋惜)
3、让我们带着淡淡的惋惜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段。
第三课时
(一)、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
a、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丰富;
b、感受火烧云(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背诵第3至6自然段
a、把背诵提纲补充完整。
b、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二)、指导练习,巩固提高
1、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
红彤彤:
葡萄灰:
百合色:
半紫半黄:
2、课外延伸
A、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美的景物?
B、讨论:平时不被我们注目的火烧云,为什么在萧红的笔下就那么美呢?
C、课外要求: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自认为观察成熟了,再把它写下来。交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