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中“奔”的读音怎么读
(2015-10-14 14:43:28)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嫦娥奔月》,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把“奔”错误地读成“bēn”。其实,“奔”是多音字,多音字的选音原则是“据词定音”,即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恰当的读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奔”的读音规定如下:
1.读阴平,用于下列三种语言环境。(1)奔走;急跑:狂~|~驰。(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命|~丧。(3)逃跑:~逃|东~西窜。
2.读去声,用于下列四种语言环境。(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直~工地|他顺着小道直~那山头。(2)介词,朝;向:~这边看|渔轮~渔场开去。(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六十的人了。(4)为某事奔走:~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可见,读bēn 时,无论是“奔走、急跑”,还是“赶紧、赶忙”,或者是“逃跑”,三种解释都不符合“嫦娥奔月”这个词的义项要求。嫦娥是在逢蒙快要找到仙药时,情急之下吞吃了仙药,才飘飘悠悠地一直向月亮飞去的。此时,月亮是她的目的地。另外,读“bēn”时的三种义项,“奔”字后都不加名词,而“月”是名词。故在“嫦娥奔月”一词中,“奔”的意思应选择读去声的第一个义项。所以,“奔”应读“bèn” ,而不读“bēn ”。
“辕子”在“凤凰语文网”中提出了 “嫦娥奔月”的“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嫦娥奔月”的“奔”,究竟该读第几声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来源。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云:“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仔细揣摩原文,这儿的“奔”实为逃跑的意思,因为嫦娥未经丈夫允许,是“窃”,是“盗食”,怕羿责罚,所以逃跑到月宫里去。“奔”的本义是跑,急走。引申作逃跑。这在古文献中是经常用到的,如《春秋左氏传》:“晋灭虢,虢公醜~京师。”据此,我以为“嫦娥奔月”的“奔”读第一声比较恰当。有的老师说,课文中的嫦娥并不是偷吃了不死药,也不是逃跑到月宫里去的,怎么可以将“奔”解作逃跑呢?这么问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不将“嫦娥奔月”作为一个典故来看,而是作为课文中这个民间故事的题目来看,将“奔月”解作直奔月亮,将“奔”读作第四声,也是说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