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高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及现状

(2020-04-17 10:28:38)
标签:

教育

课题

分类: 课题结题报告

普通高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现状

甘肃宁县第二中学  张永锋  郑海霞(甘肃  宁县 745200)

论文摘要: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高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意义,同时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教学和教师实施教学的范畴。本文重要围绕普通高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意义和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普通高中 语文课外阅读 意义及现状

2017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到: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这说明了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也说明阅读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功能,同时表明课外阅读应纳入学校教学和教师实施教学的范畴并成为硬性教学指标,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

那么,普通高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意义是什么?现状又如何呢?

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环境的论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谈到命题思路和框架时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阐述,再看建构主义理论,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新课标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以获得知识。这符合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看法。其次新课标强调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所谓个性化是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承认和尊重。阅读的个性化体现在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甚至不同的学习方法、阅读技巧,其种种因素结合为阅读效果的多样。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样建构主义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种观点正解释了课标中的提法。再次,课标还强调探究与创造的阅读。在阅读部分的要求则具体化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这样的倡导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特征它不但遵循阅读的个性化原则,而且在阅读中强调了通过探究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另一侧面鼓励了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使用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完成知识的建构。

基于此,普通高中课外阅读中名著的阅读,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意义1、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18个学习任务群,几乎都不同程度涉及到了阅读,尤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及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专题研讨、中古代作家作品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及专题研讨,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众都交叉提到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任务。我们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2.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我们学校开展千人诵读活动,班级开展晨诵午读课前书,优秀诗文朗诵比赛,师生同文大赛等活动,精心设计并有效实施学科教学活动,要求语文学开展“61323”活动,即学生在高中三年里,记住600条成语,读100篇美文,背会300首古诗,记住200条名人名言,读30本好书。学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载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班主任、书香班集体,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阅读的意义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

现状

随着全国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全国各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活动也逐步展开,国内不少从事课外阅读的研究者,研究的内容大体分为: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的研究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而对于课外阅读方法、措施、调控、策略的研究仍嫌不足。国外,对于课外阅读分外重视。新加坡的华文课程标准中,有很细致的课外阅读指引,并且对课外补充读物有专门的系列编排。国际OACD组织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学生的发展,其中第一就是阅读能力。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是美国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学生想获得语言考试的好成绩,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跟不上,语言考试是很难过关的,因此,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但是,就整个普通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施研究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还是处于粗放的,失控的状态就现实教学实际而言仍然存在着重课内轻课外、重布置轻监管、重个例轻规律的问题;二是一些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存疑虑,一部分教师甚至包括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程教学任务重,收效周期长,高中学生高考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他学科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时间、思维和精力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习题训练的时间以及对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将学生课外阅读定性于“看闲书”;家长抱着急功近利的读书观,认为学生读课本教辅书籍以外的书是“不务正业”。致使学生将课余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种复习资料的学习中,课外阅读以不公开状态呈现诸如此类问题,在不少普通高中学校实际教学中极为普遍,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异罢了。这不能不说是高中语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教学研究中的一大遗憾。我们有责任澄清认识上的误区,为抓好课外阅读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欧阳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李锦超 硕士学位论文《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名著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师范大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GS[2018]GHB3163《普通高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基于高一高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GS[2018]GHB3163《普通高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基于高一高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