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

(2019-06-14 09:32:44)
分类: 他山之石别人作品

学习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约846~906),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末风雨飘摇的时代,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生活悲苦,晚节投靠朱温。作品多反映唐末底层百姓的生活。今天学习他的一首《投长沙裴侍郎》,这是一首投赠诗。所谓的投赠诗,即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或者说作者专门赋诗送给某个人,以表明自己的某种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

也有人把这首诗归结为干谒诗。唐宋时期这样情形很普遍。干谒诗是指古代文人在籍籍无名之时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今天学习的这首《投长沙裴侍郎》被选为2019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文本。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题目里的“投”有投赠的意思。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首联写自己虽说出身卑微,生活贫贱,但是毕生追求的道义还在,所以我不去拜谒那些权贵豪门,而是拜谒饱读诗书的儒学大家。(有吹捧裴侍郎的意思

颔联写自己投诗的用意:只希望公正的裴侍郎看看我的诗卷就是了,我不想像其他的士子那样再给您休书一封恳请您多多关照。(“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

颈联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的想法。雨天里,我在岸边垂钓,雨丝勾起我思乡的情绪。风吹落叶,秋天的夜晚,我听到了归鸿的鸣叫声。(传说吕尚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是为“垂纶”,作者用此典故,大概还有自比吕公的意思)(整联诗的意思,大概是说考功名并不是我唯一的出路,或者说,我也不是非得死气白咧地非考功名不可,实在不行的话,我还可以归隐闲居,或者回到故乡去。)

尾联表明自己的气节。一个人接受恩惠要有原因,我这一生不会随意地接受别人的恩赐。(一再强调,凸现自己的耿直自立

杜荀鹤有一首著名的《小松》,也能表现这种孤高耿介的心性。“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借助“小松”的身份和视角,对所生存的环境予以嘲讽,表达出不畏世俗、自立自强的品格。

耿介自直,不媚权贵,自古被文人视为高格。但文人者,多半要依附在某人或某个团体那里,方可活命。真正遗立于世,特立独行,不借助外力,不依附于外力者,几乎没有。杜荀鹤也不例外,他的诗意很明显:我写这首诗不是为了让你照顾我,我向来无功不受禄。我以为他的诗作大有故作姿态之嫌。真正不愿意受人提携或举荐的人,那就什么都不会讲,不写诗不投诗不就罢了?何来这样一首诗,一千多年后被拿出来考这些苦读十载,正欲一跃龙门的青年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