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1@365《与风景对话》 ——学习与实践

(2013-12-27 06:56:56)
标签:

365

东山魁夷美文

素描泰山

《幽谷·清泉》

油画《泰山古道》

情感

分类: 学艺生活

361@365《与风景对话》 <wbr>——学习与实践
                                                                 亓伟东素描泰山《韩家岭》
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齐鲁教师读书计划”活动征文

                         《与风景对话》 ——学习与实践

                                              亓伟东

 内容摘要:谈个别而思考全体的愿望。通过旅行将孤独的自我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它在思想上获得解放、净化,变得活跃起来,通过画笔描绘出心中的风景,找出大自然变化中显现的生之证明。

词:风景开眼  旅行感悟自然   描绘心中的景色  泰山古道

    这是一部优美而清新的书。读着它,你会感到大自然的启示、人间的净福犹如一股清泉淌过心间。这是一位名叫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家前半生的回忆录。是他的心灵的遨游,也是对作品的自我解说。通过它,可以看到作者探索美的精神、揭示美的根源的尝试。就是说,谈个别而思考全体的愿望,是在寂静、明朗、温和而严密中完成的,文章有如散文诗,奏出了音乐。。。。。。他把旅行当做人生和艺术,把流转无常视作人的命运,于是把孤独与忧愁也埋藏在内心底里。另一方面,他又抱着肯定万物的意志,把对自然的新鲜感看做常事,生活在谦逊与诚实的爱情之中。风景画家东山的这种本质,在这部著作里,也向我们高奏出亲切的曲调。这是一部优美的书。   

                                       ——川端康成评东山魁夷的《与风景对话》

    二十多年前偶然读到散文《冬天的山上》,介绍画家东山魁夷《残照》创作前后的心路历程,欣赏画作感觉好像是一首雅静的咏叹调。只见画面正中间是群山峻岭。夕昏顺着山脚爬上来,山顶的岩石只留下一抹残阳。金色的天空,纵长的画面上下,天上的金色和湖水的黑色浑然一体,画面的大部分尽是赤褐的山肌。。。。。。

    361@365《与风景对话》 <wbr>——学习与实践

    也许是经常外出写生的缘故,被《残照》深深地吸引并感动着。自己无论是素描、水粉、油画都正处在描摹自然阶段,尝试写意、写实形式也描绘不出心中的风景,每次写生面对眼前的景色时,就充满了困惑。期间断断续续欣赏过东山魁夷其它散文和作品,但总是感觉不解渴。终于在1999年11月济南泉城新华书店购买了东山魁夷美文集,共六册含彩图逾100幅,黑白图片近400幅,通读一遍后,最喜欢其中《与风景对话》这本书,从文章中得知:1947年39岁时东山魁夷的画作《残照》在日本第三届画展获得特优奖并被日本政府买下收藏,他的绘画水平才被社会承认。从此大放异彩,一鸣惊人。  

  东山魁夷在《风景开眼》美文中写道:“迄今我旅行的次数多得不计其数。今后仍要旅行。对我来说,所谓旅行意味着什么呢?也许是想通过将孤独的自我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它在思想上获得解放、净化,变得活跃起来,找出大自然变化中显现的生之证明吧。

    究竟什么叫生呢?偶然来到这世上的我,不久又将要离开,到别的什么地方去,理应没有常住之世、常住之地、常住之家。轮回、无常才是生之证明。

  我不是按照我的意志的驱使才生活,也将不是按照我的意志的驱使才死亡。如今生命似乎也不是明确地依据意志的驱动而存在着。。。”

  如今回想起来,我所以走风景画家的道路,可以说是逐渐被逼出来的,被磨练出来的。我不能不认为与其说是按照我自己的意志的驱使,莫如说是一种更加巨大的外在力量在驱动着我。的确,说我生活着,不如说我被动地生活着,可以说,就是这种外在力量使我成为画家,成为风景画家的。”

  我把这些段话看了又看,抄写在学习本上,并且在教师普通话比赛时朗诵了这篇文章。外出写生或出发时都会带上《与风景对话》这本书。同时,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到原有的画法中去,又没有新的画法,我尝试走东山魁夷年轻时的路——开始旅行,每周日休息时间,都去登泰山,东路、西路、北路、盘山路……只要想去哪个景点,早晨天不亮就出发,有时一个人穿越山前山后,练习喊山:“噢……啊……哎”听着回声感慨:泰山在这个时间是属于我的。绝大多数时候是不带任何物品,享受游泰山赏美景的轻松与愉悦。期间连续三次游历黄山,两次云南采风。就这样不知不觉竟然有三年时间没有拿起画笔进行写生创作了。

  走着,看着泰山的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慢慢地开始有了绘画与表现的想法。重新坐在白色画纸前时,对泰山人文和自然景观有了较深的认识。尝试用英国铜版画形式描绘泰山古道麻岩石及小草,冬日树枝分叉及背阴处翠绿松柏,每小时刻划速度是3—5厘米,在这种慢描绘过程使我少了浮躁之气,多了平静心态和耐力。终于《幽谷•清泉》画出来了。并在泰安日报发表,这给我以莫大鼓励。

361@365《与风景对话》 <wbr>——学习与实践
                                                    亓伟东素描泰山《幽谷·清泉》
    尝试复印素描,给在美术课堂上表现优秀学生发奖,其中2002级童坤同学在美术课堂制作贺卡时,第一个完成由平面翻转成立体浪花,获得小镜框《幽谷•清泉》素描。2013年暑假偶然得知家长格外重视这份奖品,至今挂在客厅里。令我感动之余,在家长要求下,又送了一幅原作泰山古道素描,这是后话。

  在完成泰山古道素描系列画后,开始油画创作,从最喜欢题材泰山古道入手。始终兴奋地用虔诚的心去刻划古道上的每一块石头,它们都是我心中的丰碑,树木小草都是熟悉的朋友,要展示出他们的个性外形和内在的生命张力。随着画笔明暗转折,近实远虚的透视,我自己从石阶上走进了古老泰山,穿越了历史时空,感受到是近似宗教般的洗礼,也许是泰山古道的感召吧!否则哪来的体力和耐力?

361@365《与风景对话》 <wbr>——学习与实践
                                                            亓伟东油画《泰山古道》
    画一个个局部细节时,会读读东山魁夷的创作感想,努力想从中捕捉到一些灵感火花,面对画面中一块块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头堆砌成道路延伸到远方。想到挑山工从这条路上挑着青菜豆腐等物品运往南天门。感悟古道上的人物、石头都是历史画面的碎片,多少先辈多少故事曾在这里发生过,今天我走过,我看过,我画过也都是匆匆过客。《泰山古道》完成后,第一时间投稿到“美术报”,“泰安日报”很快就刊登发表了。学习东山魁夷风景画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韩承河大夫为这幅油画题写:

   苍山翠柏

   溪流潺潺

   写满历史的登山古道

   倔强地在崇山中蜿蜒而上

   历经风雨的级级石阶

   从不炫耀秦皇汉武的足迹

   也没有鄙视过挑夫的脚印。

   虽然只有小草岁月相伴,

   却激起了我们勇攀高峰的勇气,

   点燃了我们追求未来的渴望。。。

  这次参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重新细读东山魁夷《与风景对话》,仍是收获颇多,东山魁夷总结:“我想说什么呢?我觉得尽力诚实的生活是可贵的,只有这样才是我唯一的生活意义。尽管如此,这是以上述认识作为前提的。

  我被动地生活着。如同野草,也如同路旁的小石,我认为在生存的宿命中要尽力求生。尽力求生是艰难的。但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仿佛多少得到了解救。

   我的生活方式不算富有锐气。由于天生的性格,我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苦恼,好容易才走过来的。。。就我的情况而言,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捕捉生命的光辉。我所以没有倒下,好歹经受得起各种痛苦的考验,与其说是由于意志的坚强或与之相应的努力这样的积极因素,不如说是因为我对一切的存在持肯定的态度。某种绝望绝望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成为我的支柱。。。”

    回顾这些年受画家东山魁夷的影响,自己一直在祖国各地旅行,不断地感悟与风景进行对话,此时脑子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接下来开始描绘新的风景画,值得期待。

    总有些日子是不能忘记的。这篇文章在十一月初写完,就准备做为今天的日志内容。人在旅途,学习悟道,试图寻找内心深处的声音画面,《与风景对话》——学习与实践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60@365银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