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线上面的风景——2012年初始的原点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高山之腰,森林在一定的海拔高度逐渐停止了脚步,再往上,则是低矮的灌木丛、草甸、裸露的流石滩以及白皑皑的冰雪世界。森林覆盖的终止,让高山之上不再有树木的掩映,一石一草,皆裸露于阳光之下。而森林的界线,也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长白山林线位置海拔约2400米;阿尔泰山林线位置海拔约2400米;台湾玉山林线海拔约3400米;四川石渠林线位置约4000米;西藏波密林线位置约4400米……
第一次穿越林线、雪线是1989年8月,从西宁坐汽车途径5080米的巴颜喀拉山去玉树,两天时间满脑子是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眼睛始终盯着藏民,看见穿着传统服装的老人就会放光,这就是我寻找的油画形象,窗外的风景对我并不具有吸引力,错过许多应该知道的风景知识。今天想来年轻激进又偏执,虽然画了许多作品,仅仅是走马观花,显得非常的可爱。
第二次穿越林线、雪线是2009年8月,翻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又坐汽车经5190米那根拉山口、5013米的米拉山口时,都下车观赏林线以上的风景。尼康相机D90镜头是70——210cm拍摄不停,这只尼康原厂镜头,是临走前一天祝雷老师帮我购买的,西藏风景使它充分发挥出长焦优势,今天看仍是幸运拍到如此高质量照片。尤其是林芝的往返,穿行在林线上下,感受比较深。我拍摄有花卉、建筑、高山等专题,收获比较大。理解了藏民在艰苦生存条件下,怎会那么乐观、知足、幸福的生活。
在西藏日子里,每天看蓝天、白云、高山、草甸、雪山,我爱上了这种生活,若能拿起转经筒就会加入到祈祷队伍中去。人们常说绕纳木错走一圈,胜过千万次的祈祷。我坚信只有在这样环境,才使一辈又一辈藏传佛教人传承出的如此感悟真言。林线以上思想停止了,精神反而知足感觉到了幸福。林线之上风景变换,人的思想会随之变化,是青藏高原气势使你不得不改变。正是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气势,吸引世界各地感性人来到西藏,爱上西藏,无怨无悔生活在西藏,是平常人理解不了的。爱上林线以上的风景是容易的,但随时间流逝,我意识到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
2012年初始,对林线、雪线感兴趣,意识到现实世界不可能会真正生活在林线、雪线风景里,思想是可以实现的。同样能感知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