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公开课反思与自我评价
周村小学教师 陈彩梅
本周一,我讲了公开课《集邮》,这是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的第六节,内容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讲下来,我感觉课上得很实在,学生的达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多,重点知识掌握的很牢固,效果比较满意,但仍存在不足。
成功之处: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本节内容有三个学习目标:(1)估算。(2)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的竖式计算方法。(3)有余数除法的验算。重点是(2),难点是(3)。在自主估算环节,除了教材上淘气和笑笑的方法,估计是大于40,小于60.。我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设计,思维更加缜密,尽可能准地估到50多,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另外一种估计方法。自主学习(2)时,学生根据以往经验知道最高位不能是0,很自然理解了智慧老爷爷的”要看前两位”,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交流时,2人小组达成共识。自主合作(3)时,学生会计算了,回忆以前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自然理解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时要用乘法和加法的道理。引导辨析两个单位的不同以及算式的意义。
我始终遵循“学什么,怎么学,导什么,怎么导”的原则,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使学生学得很轻松。
2.重视小组合作,注重与文本对话,形成多样化练习模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学习(找信息、淘气的思路、智慧老爷爷的提示点拨、验算步骤等)。学完后,在小组里,学生积极地与同桌展开交流。学习好的那个及时关注同桌,交流点拨帮其达到学会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练习避免单一性,尽量丰富多彩,学生愿意做。导学案上的少写字,必要的计算不折不扣要规范,组长判阅;展示板上的习题集体判阅;一生代替老师板书,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平等中感受到他们中间的小老师,无形中树立了榜样。
3.学生学习扎实,老师指导细密,师生和谐发展。
每个学习目标,力求达到高效,自然渗透和延伸,尽可能培养数学的缜密思维;新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激发思维的活跃与周密性,掌握牢固的知识结构。知识点多,但有条有理,概念清晰不乱。
不足之处:1.多媒体运用不充分,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2.最后验算乘法和加法可以整合到一起,但没有进行,有待于赶紧补救。3.上课节奏有点慢,练一练未完成。虽然达标率还不错,但是与预设的有差距。
努力方向:1.平时多注重使用多媒体,增加应用的次数,对多媒体要形成使用常态化。2.注意上课的完整性,不放弃一点点小知识点,在规定时间内高效掌握。3.精心设计每节课,尽量不内耗,该简单的地方绝不繁琐,该详尽的地方要不厌其烦。
以上是我的讲课感受,只有发现问题,才能针对问题加强改进,逐步上成高效的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