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殷本纪》有感
(2014-04-02 12:01:41)
标签:
文化 |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出版社: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历史,不只是枯燥的史实和时间数字,更是人们生存的数据库,是人们可以获得一生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被残酷地处以宫刑后,他忍受了13年的悲痛和屈辱,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史记》。这部著作整理和保存了从五帝传说到西汉中叶3000多年的历史资料,全面再现了中华古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的原始形态。而《殷本纪》描写了商朝从建国到繁盛再到衰亡地过程,其中着重描写了商朝几位明君的具体事迹,从中反映其治国方略和为君品质,对后世人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读后感:
一、
二、
帝太甲即位三年,昏庸暴虐。于是伊尹将他流放到桐宫,代其执政。太甲住在桐宫,深深感受到先祖的优良品质,于是决定痛改前非,开始关心孤老,遵守法制,与人为善。帝太甲在桐宫居住三年,伊尹见其真心悔过,便携带文武大臣将太甲接回都城,还政于他。从此,帝太甲以过去的失足为鉴,勤政爱民,修德行政,百姓们都过得十分安宁。
中国有句古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还有一句俗话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犯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知错就改,完善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和错误,有的人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想去改正,其结果只能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有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有心改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否则,天长日久,难免一错再错,最终便会酿成大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能够正视错误,用于承认错误,才是大勇气、大智慧,才是真汉子。
三、
帝武丁与其先祖一样,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王。他在即位以后,兢兢业业,日理万机。他也想像先王成汤有伊尹一样有一个真心辅佐自己的帮手。一天夜里,他梦到上天赐给他一个名叫说的良臣。于是,他根据梦里的形象,到处寻找,过了一段时间,便找到了说这个人。武丁见说谈起国家大事滔滔不绝,显示出很高的学问和过人的才识。武丁很高兴,于是命他作了殷朝的宰相,辅佐自己成就了中兴商王朝的大业。
做人要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一个人行走于世,都应该学习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办法,以便相互提携、相互促进、相互借力。否则,单人匹马很难获得成功。就像汉朝的开国皇帝刘备和苏格兰的传奇人物—钢铁大王卡内基。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识人用人的能力,才能是使每个人都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从而成就自己的伟业。
一个人在生活中,若能常常并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和智慧,做事便会有事半功倍的奇特效果。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