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隋炀帝传》有感——重新认识隋炀帝(陈轩)

(2014-03-19 20:22:22)
标签:

文化

读《隋炀帝传》有感——重新认识隋炀帝

作者:袁   

书名:《隋炀帝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从隋炀帝的家世开始讲起,将炀帝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13岁以前(公元569580年)是北周贵族子弟,皇亲国戚;1335岁(公元581603年)是隋朝皇子,最后取代杨勇被封为皇太子;3650岁(公元604618年)为大隋王朝的、拥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按照这三个阶段分为十章来叙述炀帝的事迹。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书在后边写了一个题为“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有才”的结语,这个结语很好,不仅对炀帝有总结,还对炀帝所生活的时代有所概括。主要联系了北周武帝宇文扈、天元帝宇文赟、静帝宇文衍、北齐后主高纬、陈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人。在结语中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历史上的332个皇帝可以分为8类:创业型、守成型、鼎革型、荒淫型、误国型、残暴型、傀儡型和太上皇。我认为,谁要想对隋炀帝从新或者新的认识,这本书不可不读,结语不可不读。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笔对隋炀帝杨广作了系统的研究,拨开了笼罩在炀帝身上的重重迷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炀帝极其传奇色彩的人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人物传记。”所以我在此给大家推荐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

重新认识隋炀帝

隋炀帝其人,姓杨,名讳广,又名英。自古以来对隋炀帝的看法始终是贬不一,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阴险狡诈、弑父杀弟、荒淫无度、毫无作为;修长城、营东都、开运河、游江都;犹如衣冠禽兽一样;有人认为他像秦皇汉武一样雄才大略。但是我想支持前者的人占绝大多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四。一者、《隋书》是唐代名臣魏征所撰,新的王朝建立了自然要粉饰门面,对前朝有所诋毁,以证明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性。唐王朝上下都在“鉴取隋亡”的教训,所以就要在前朝找批判的依据。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而我们所接受的是他是一个亡国之君,残害忠良。被他残害的最著名的就是民族英雄袁崇焕。袁崇焕其人,虽有些薄才,但他这个人有点人格缺陷,他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还时常记在心里。那么崇祯皇帝和袁崇焕为什么出现了和事实不符的情况呢?这全是拜后来建立的清朝统治者所赐。都知道清朝为了入主中原,和明朝在关外纠缠了几十年。有朝一日,当他们取得政权后就要对前朝口伐笔诛,他们采用了通过褒扬袁崇焕来贬低崇祯皇帝的手法,以此来标榜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二者、受到《资治通鉴》的影响。《资治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而他依据的主要是《隋书》。在一个他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自然不会去纠错。三者、受到明清以来的众多小说家的演绎。著名的有《隋炀帝艳史》和《隋唐演义》。小说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读物,自然而然的隋炀帝形象就越来越坏了。最后一个原因是我们大家受到了近年来的这些影视剧的影响。说句实话,现在这些编剧,实在是水平低下,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取得高的收视率,节省更多的成本,赚更多的钱,所以连历史顾问都懒得请,演绎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情节来。举个几个例子说明一下:2013年热播的《隋唐英雄》中,让李世民早生了20年,同杨广一同参加南下灭陈的战斗;新版《水浒传》中,公孙胜和晁盖在玉米地里打斗,他们熟不知道玉米是在明代才传入我国的,宋代怎么会有呢?陈道明和斯琴高娃主演的《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皇太后当着众人的面高呼:‘我!孝庄!……’需要说明的是:‘孝庄’是谥号,是人死后别的人根据他的一生功过是非给出的评价,那么一个活人怎么会称呼自己的谥号呢?总所以上的几点,隋炀帝在人们心中好的形象就像一江春水一样向东到海不复回。所以,我想通过我的这个读书报告来简单的谈谈隋炀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首先,他是一个英俊聪慧的少年。在《北史》和《隋书》有这样的记载:“上(隋炀帝)美姿仪,少敏慧,高祖(隋文帝)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一个,杨广又名杨英,英,大概可能是英俊的意思吧。从这里可以推断一二,杨广肯定很英俊。

接着,他很聪明,有谋略,非平庸之辈。他13岁就被封为晋王,坐镇并州(州治晋阳,今太原市)。当时的并州北临突厥,形势严峻。虽有优秀的谋划之臣和能战之将,但作为统帅,他肯定有一定的能力,要不怎么会在汇入经常牧马的地方站稳脚跟并守住几年呢?20岁是被任命为南下伐陈的前敌统帅。同样的,这次虽有文帝朝廷的英明的遥控指挥、像高颖和韩擒虎、贺若弼这样的能臣良将的辅佐,但作为前敌指挥,他要抓住战机,肯定不是常人能所懂得战略。此后,江南虽平,但叛乱时有发生,文帝遂让他镇守江南。在此他为了网络江南的上层人士费了不少心机。例如,他为了利用宗教收揽江南忍心,他礼请智颐法师,还不惜放下身段拜智颐法师为师。他修撰了《江都集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收揽人心做法。他推行江南的文教事业,对于江南的文士优礼有加,给他们极大的尊严。还有,在他谋取太子之位的这一过程中,他的种种做法都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不是一个平凡人。这么说吧!他懂得取悦母后(独孤皇后),懂的联系朝中大臣(杨素)。知道适时地“动作”,懂得如何收敛自己,懂得怎么样给朝中大臣一个良好的形象,知道此时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素甚是信任。举几个例子说明。文帝和独孤皇后崇尚朴素,他就穿的破破烂烂的;文帝和独孤皇后喜欢孝道的孩子,当每次独孤皇后身边的人去江都探望他时,他就到大门外去,全家列队迎接,走时送的好远,还不忘事实问候父皇母后,丝毫没有亲王气派。他知道杨素和杨勇关系不合,他就联络杨素的弟弟杨约。当他成为太子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所做的一系列措施也可以说明。自己两个弟弟,秦王杨俊和蜀王杨秀都是他太子之位的潜在威胁。而此二王的谋略都不及他,被他用政治手段除掉了。通过这些,都可以说明杨广非平庸之辈。

有人说他好大喜功,喜欢修建大型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开大运河等等。我认为有这样的看法是不足的,最起码没有想象他为什么要这么干。我认为,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可以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如果当时你是隋炀帝,面对如此大的帝国,你该如何统治呢?我们从炀帝的年号中可以得到一个信息。他的年号是“大业”。他为什么取“大业”作为年好呢?大业,就是建立千秋万代举世瞩目的伟业。通过此,我们不能小瞧了隋炀帝。营建东都和开大运河都是他这“大业”中的一个。那么他为什么要营建东都呢?因为关中自古以来就是王几之地,人口众多,增长也很快,而所能提供的粮食有是有限的。洛阳位于豫北平原上,人口不及长安,且能接收到来自江南的漕运。举个例子,开皇三年时,关中大旱,文帝及众臣不得不到洛阳就食;洛阳处于中原,无论是对河北(黄河之北),还是江南的控制力度都比长安要好。举个例子,在同一南北后,江南曾发生叛乱,从观众调兵遣将十分不便。;又加之洛阳自东周以来,有不少王朝在此建都。所以营建东都便成了隋炀帝登基后的第一要务。关于开大运河,有人会将自此联系到巡游江都,留恋江南的美好景色。那么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修从洛阳到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呢?所以这个也不是那么简单。当然这和他留恋江南美景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政治因素。加强对江南的控制是不能不考虑的。在每次巡游中,隋炀帝都要带一位重要的皇后,当然不是他的萧皇后,而是陈后主的皇后。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带这个亡国的前朝皇后呢?很简单,她也是隋炀帝的一枚政治棋子,为了笼络江南的上层,收拾江南人心,稳定江南局势。当然,大运河的开通并非一无是处。《隋书·炀帝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大业四年,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可见当时的劳役是十分重的,连妇女都成了劳力。虽然在当时大伤隋朝元气,但对后世绝对是万世伟业,的确是利国利民的。

对于隋炀帝,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有抱负,想作为的皇帝,他自己想把帝国搞好,想干一番大事业,只不过是过度的利用了民力,使广大人民无法承受这么重的劳役。好心办错了事情而已。再者,他的确有奢侈腐化的缺陷,这和他的性格有关,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家庭背景。他的祖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高级将领。西魏时,杨忠以军功成为府兵统帅部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曾被赐姓普六茹氏,要知道在古代被皇帝赐姓是非常荣耀的。北周初,杨忠位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后改为“隋”)。后来他的父亲杨坚承袭隋国公。他的大姐成为了北周天元皇帝的皇后,因而他也就成了皇亲国戚。从他的出生开始就是富裕的生活,没有从艰苦的阶段经历过,所以这对他的性格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当然,他为了谋得太子之位,隐藏自己的奢侈腐化,迎合父皇母后的喜好。这点是不对的。

当我们再次审视隋炀帝时,不要简单地认为他就是一个昏君,因为骄奢淫逸而失去国家。中国的封建帝王史有两千多年,皇帝有几百人,真正像他这样有抱负、想干大事的不多。评定历史人物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历史人物考虑,换位思考,不可以今人的眼光和事情标准来要求古人。在这一点上有人对隋炀帝开运河有点想法,他认为隋炀帝没有身体力行,和广大民工一起同甘共苦。有这样的想法没什么错误,想要平等嘛!但是,人要各司其职,隋炀帝是一国之主,要处理很多正事,他有他的工作岗位,你有你的工作岗位。难道你想开一辆汽车非得要从开采矿石去“身体力行”吗?要从事这一系列工作流程吗?在《孟子· 许行》中有这样的记载:“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通义也!”我想这个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鄙人知识储量少,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缺,所以本文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欣愿大家提出意见。

 

 

                                                        历创   陈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