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有感(郑犇)

(2014-03-06 18:01:44)
分类: 读书笔记

      

书名:《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此书,涉及五胡北朝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关注的问题大都集中于政治史,署名或许叫五胡北朝史更为,此书名由作者探究隋唐帝国的形成问题相联结故此命名。

   隋唐帝国是如何形成的?动荡的中国是如何再次形成大一统的帝国的?门第之风的九品中正制是如何转变为科举制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涉及。本书由日本作家古川道雄所著,李济沧先生译。他们综合隋唐帝国形成的历史现实问题的考究,追根探索南北朝发展史。通过追溯过去从逻辑上系统的把握隋唐帝国形成的过程。

文中提及到的隋唐帝国形成过程其实是一个政治统一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北周吞并北齐、周隋革命、隋的南北统一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达成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起点的则是北魏的内乱。内乱让北魏出现分裂,同时又是一个帝国形成的起点。所以北魏内乱中潜藏着隋唐帝国形成的重要原因。

读后感:五胡之族都是游牧民族,当他们雄踞中原的时候不断与中原民族交流融合。民族大一统的建立生产方式的转变、文化的认同也是隋唐帝国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北族人民在中原大地的生活会受到先进中原文化的同化,大人制度转变向皇权专制。他们国家的形成是因为改革后具备了中国式的官制与君主制,与此相应的就是上文所述的丧失了其独特的形态被汉文化同化 。作者也对匈奴的前赵后赵、鲜卑族的前燕后燕等五胡诸国的权力机构展开分析,的出了这些国家虽都与汉族社会密切相连,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他们进行了全面的汉化的结论,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依然以部族为支柱,而当这一支柱开始解体时,国家也就随之崩溃。

北魏推行了部族联盟解体,胡族的解体产生了贱民化危机。于是产生了一股异常强烈的抵抗意识,这是胡族复古主义形成的萌芽。通过与汉民族的长期接触,胡族社会必然丧失或改变生活样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融入了汉族人的社会里。他们虽然丧失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但在此时可能也创制出了新的不同于汉族的自由形式。北朝后期的各个政权,东魏北齐在这一方向上的挫折与西魏北周这一方向的发展,都给人以清晰地印像,后者的潮流最终归结于隋唐国家这是作者深信不疑的观点。

五胡十六国的各个王朝兴替都伴随着统治阶层的为防止专权走向私人化。许多大臣不惜生命的进谏,也最终无果。当时汉胡民族共处统一世界之下,他们都想安定,民众又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贵族也是这一世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不依靠平民与贵族的自立性,这个公共的世界难以建立。这一世界形态便是隋唐帝国的前奏,这就是隋唐帝国形成的原因。

作者和译师李济沧用追溯回归的方法考究隋唐形成史论,给人以很大的启发。从遵循过去的历史回忆中探寻证据,一步步解析五胡十六国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来为隋唐形成作论。由古推今,讲述了北胡民族汉化过程。如:官制演变、生活习俗、门第制度、选官制度的演进剖析胡族与汉族交流融合的一面。又从贵族门阀和平民对立阶层中分析国家政权更迭,民心所向,并从军事、政治、农耕分析各国的制度等方面。无不根据史实论证,从根本上腿就出了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方今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考察历史问题,如何思考?本书为我举了一个实例、追溯过去、刨根问底。也许方法有些过时,但却不失实用。

                                            (作者为历史一班郑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