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隋唐史》读书笔记(王岩岩)
(2012-03-05 10:24:21)
标签:
李渊运河剑桥中国隋唐史唐高祖自荐求官制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剑桥中国隋唐史》读书笔记
作者:费正清
时间:1990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心得体会:本书原为费、崔二人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第三卷,其记事从隋灭陈开始,到唐灭亡结束,实际上是隋唐两朝的王朝史。
本书结构严谨,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之言。同时该书的特色之一是对隋唐史尚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不乏新意。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隋炀帝其人,历来被封建史学家贬斥为一无是处的暴君。近年来,虽有些学者肯定了他营建东都、开通运河等事迹。但总的来说对他的评价不高。本书却给隋炀帝极高的评价。尽管作者不否认他的暴政,但以为他在中国帝王当中是很有作为的。从当时的背景来看,他并不比别的皇帝更暴虐。隋炀帝很有才能,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独具风格的散文家,还有点像政治美学家。很适合巩固其父开创的伟业。本书认为,他在建康的行为堪称模范,其后他在促进南北文化融合,向北方介绍南方佛教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唐代的大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他所开的运河,在谈及隋炀帝被否定的原因时,作者认为这是儒家修史者给他抹黑和民间传说对他歪曲的结果。
二:唐高祖: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李渊是平庸无能之辈。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已逐渐清除了笼罩在初唐历史上的迷雾,并肯定了李渊的开国之功。本书认为尽管李渊起兵时,已年过半百,但仍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英雄。他主导和策划了太原起兵,并且对李密和东突厥的外交手段使唐军顺利攻占隋都长安城。他推行的封官许愿的政策,有利于招降纳叛促进国家统一。他创立了初唐的政治制度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开创了良好的内部坏境,以任何标准看,唐高祖的统治称得上治世。李渊之所以被冷落一是因为他执政时期短,二是他夹在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隋炀帝和唐太宗之间,三是他的开国之功被唐太宗精心的掩盖了。
三、唐高宗
唐高宗是唐史中一位重要人物,旧史却将其描绘为懦弱的傀儡,在重要制度上建树极少。本书却不为这些传统之见所囿。既指出了高宗懦弱的一面,有具体论述了他的建树。和前代帝王相比,他的一项伟大政绩就是科举制度上的重大改革,抑制物价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并行用于整个唐代。唐这时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高峰,甚至超过了贞观时期。另外,要说明的是:高宗后期,武则天的地位还是不稳定的,她只能依靠间接手段控制朝廷,并容易受到攻击。
四、武则天
她是隋唐史乃至于中国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千百年来,毁誉不一。本书认为i,武则天之所以受到谴责,原因她的许多行为不符合儒家准则,如:溺佛,延长母丧期以提高妇女地位。她的消极方面表现在:她最后几年的统治每况愈下,统治作风日益专断,以致当她失控时,行政机构立即出现裂痕。她的积极方面表现在:1、继承了贞观时期的经济政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2、打击士族势力,扶持庶族,沉重的打击了贵族的势力。3、提高妇女地位,改良社会风气。4、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5、创建自荐求官制度,破格任用贤才。6、完善了各项制度,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作者系博物馆班 王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