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东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诗到语言为止的理论价值

(2012-03-31 12:50:24)
标签:

文化

韩东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诗到语言为止的理论价值

1.从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捕捉诗意,以整体形象打动读者

优秀的诗人往往能从常人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地方发现诗意,从小处着眼,却呈示出美妙的诗意,在他敏锐的感觉触角下,时间放慢了速度,事物的过程精确而清晰地得到解析,进入到接受者的身体内部,阅读的过程成为一次“存在”敞亮的机会。

2.在语言上即为通常所说的“线性语言”,体现在诗歌形象的塑造上即为以“整体形象”的呈示来打动读者。韩东的诗较少有那种意象纷呈的情况出现,他也不刻意在诗中去构造一个核心意象出来,往往一首诗就写一个形象,或者说整首诗即为一个形象(或画面)。 

3.在词语的游戏性组合中开辟诗意生发的空间

韩东诗歌中不仅随处闪射着经由锤炼、打磨后纯粹、干净的语言之光,其旨趣和关注的目光早已深入到词语层面,词语与词语的游戏性组合中豁然辟出一片诗意生发的空间,主要体现为三种美学策略:语词本身的狂欢化表演及由此带来的特定气氛和节奏感;以反讽的口吻拆解传统抒情模式的重压,以“反崇高”的姿态引发诗歌对日常性的关注;通过捕捉词语的微妙关联来切入事物内部,发掘语词蕴藏的存在之相

4.操持口语写作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杰出掌控

每首诗的声音形式和它的话语姿态都是那么契合,倾诉的,对话的,独语的,丝丝入扣,弥漫于诗中的音乐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实体性存在,强烈要求诵读的语音予以实现。采用了个体化的直接的抒情方式。在口语与音乐性两者之间的完美联姻,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与叙事诗、哲理诗相比,抒情诗更易于赋予音乐的感觉,强烈的音乐感;个体化的直接的抒情与口语的亲合力。 

5.对个体现实经验的忠实和倚重,诚挚,有着广泛的穿透性。这一特点在韩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个体现实经验大量进入诗歌,当中有相对直接的叙写,也有高度浓缩的整合。韩东诗歌的这一特质对诗歌写作中“及物”与“不及物”问题也作出了精当的诠释。

6.平淡、近于冷漠的陈述语调,对修饰语、形容词的清除,达到语词的具体、朴素、清新,反刻意的,强调生活琐屑、平庸的“日常性”诗歌方式

7. 反诗意,反对诗歌名义下的自我膨胀、侵略和等级观念

 诗到语言为止”是韩东的至理名言,他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哲言,“写诗就是为了写诗”。韩东对中国新诗发展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对诗歌有着独到、深刻的感悟力。韩东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重大功绩在于破除了所谓精英文化知识分子写作的僵化韩东首当其冲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活泼的诗风,实在是功不可没。
其一,诗人必须无条件地信任语言。
其二,语言有效是诗人存在的前提。只有语言有效诗人与诗这对矛盾统一体才得以成立。
其三,诗歌的奔跑必须带着语言的缰绳,离开语言创新而存在的先锋是可疑的。
其四,反过来,语言到诗为止,更显出语言的重要性。
“诗到语言为止”或者是“写诗就是为了写诗”同样是另一种“玩弄文字技巧”,其本质都是相通的。真正优秀的诗人固然重视文字技巧的表达,因为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但是大师们绝不会因辞害义,更关注文字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厚实的人文精神,对灵魂、生命、人类做不懈地探索以及追问,只有这些才是最能打动人心,支撑起了诗歌巍峨的大厦。。文字技巧或许可以提高,而诗人博大丰富的内心是任何文字都不可能重塑的,能够重塑的只能是诗人的灵魂。除了娴熟的文字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博大深沉的诗核,疼痛的触击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