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相应对策(开题报告,严禁转载)
(2012-01-01 20:37:12)
标签:
少儿宋体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卡内基梅隆大学 |
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相应对策
一
1、选题的原因
(1)网络成瘾问题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青少年阶段正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互联网的使用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网络成瘾就是其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网络成瘾已渗透在我们大部分青少年当中,已成为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杀手。
(2) 生活的所见所闻
在学习生活当中,见到了许多同学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导致睡眠和饮食没有了规律,整天没精打采,也直接影响了学习,轻者不及格重修,重者留级退学。在报纸媒体中,也常常看到报道许多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造成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网络犯罪等严重违法行为,因此本人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再结合实际情况,尝试浅谈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2、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日益增多,有关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当前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原因和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这两个方面进行浅谈,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应对策,目的是让更多青少年能真正认识网络,了解网络,远离网络成瘾,学会如何更有效、更健康的使用网络这一现代传播工具,促进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
二 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又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英文是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为IAD。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2、国外的文献综述
(2)辛辛那提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内森·夏皮拉发现他的认D病人中,大多数人患有燥狂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焦虑症的一种);布兰特学院的心理学教授珍尼·莫拉翰一马丁总结了九十年代以来40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有IAD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和抑郁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认D患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3、国内的研究综述
(1)台湾对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也基本集中于两个方面的问题,网络成瘾的界定及网络成瘾的鉴别标准;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关于网络成瘾的界定,台湾学者周倩(1999)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的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事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的依赖。”
(2)在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面,台湾学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影响个体是否网络成瘾,一是使用者对网络的用途,另一个因素就是使用者个体的人格因素。周荣与周倩认为,网络使用者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会产生沟通的快感,而这些快感会吸引使用者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网络,过渡使用网络的结果逐导致了网络成瘾。此外周倩还发现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花较多时间在BBS、WWW、e-mail及网络游戏上。
三 研究的构想
1.研究对象
玉林市玉州区青少年,主要是玉林市玉州区小学高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广泛收集资料,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以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的大量有价值的分析为出发点,综合研究,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总结。
(2)分析法:通过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际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个人自身从学校、家庭、社会这四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应对策。
四 论文的基本框架
一、网络成瘾问题的时代背景
1.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网吧、家庭电脑
2.网络内容丰富多彩、极具吸引力的属性,诱发了成瘾问题的出现。
二、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原因:
(一)网络成瘾定义
(二)成瘾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面:青少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自律、自制力
2.家庭因素:(1)父母疏于管教,孩子偷偷上网。(2)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幸福感。(3)家长主动让孩子接触电脑网络
3.学校因素:(1)教师监管疏失
4.社会因素:(1)社会网吧,特别是无证非法营业的黑网吧,对青少年不能进行网吧法律法规的挑战,见利忘义、忘法。(2)政府对网吧营业管理力度不够。(3)社会不良青年的蛊惑
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总论: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整体表现。
1、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休息不足,对视力、身体成长的影响;
2、沉迷网络,不思学习,无心向学,甚至旷课、逃学,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3、过度使用电脑,依赖网络,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
4、一些色情、暴利等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正常心智、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5、无法或拒绝正常接受主流价值观学习,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四
要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只有各方面通力配合,积极协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一)社会方面:
1、国家或部门立法宣传:(1)政府加强执法力度,严厉处罚非法经营网吧(2)宣传关爱孩子,远离网瘾的公益广告
2、社会各类公民主体的监督:(1)公民自觉守法,不非法经营网吧(2)一旦发现黑网吧,立即揭发上报
3、社区的生活环境:(1)在社区多做有益活动,形成积极生活态度
(2)邻里互爱,开导不良少年 (3)营造良好健康社区坏境
1、环境氛围:(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创建零网瘾学校
2、管理:(1)实施班级管理责任制(2)严格监管,力阻学生沉溺网络
3、教育与引导:(1)宣传网瘾的危害(2)教育“迷途”孩子悬崖勒马(3)引导健康的上网意识
(三)家庭方面:
1、环境氛围:(1)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氛围下 (2)父母自身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监管:(1)关注留意孩子言行 (2)阻止孩子与社会不良少年的接触
3、教育与引导:(1)有爱心感化犯错孩子,远离网瘾(2)引导孩子,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青少年自身方面 :
1、多参加一些有益活动、拓展爱好、运动锻炼
2、自觉远离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
五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日至2010年1月9日)
(1)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课题
(2)资料收集:主要是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第二阶段准备好理论基础。
(3)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1月12日至2010年5月2日)
(1)撰写论文: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青少年的危害,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结合前人的观点和经验,融入自己的看法建议,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应对策。
(2)完善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直至完善。
3、总结阶段:论文答辩
九 参考文献
[1]陈光磊,黄济民.青少年网络心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2
[2] 徐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11)
[3]霍华芳.拯救网瘾孩子: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48个方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 吴增强,张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
[5]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6]霍美辰,汝晓红.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指南[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
[7] 檀江林.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J ]. 青年研究.2007.(1) : 40.
[8]陈士林,施敏锋.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及对策[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
[9]林福兰.社会信息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1
[10]蓝燕.应该限制孩子上网吗[N].中国青年报.2003.
[11] 刘崇智. 网络时代青少年生活方式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 (4) :32.
[12]张曙光. 论网络色情文化对青少年性道德的冲击[ J] .经济研究导刊,2009( 23)
[13]陈妮娅.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14] 陈赛真.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探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
[15] 贺淑曼.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健康上网与成才99问[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