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实录
(2012-01-01 19:49:38)
标签:
杂谈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实录
一、 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80× 3=540
35
× 14
140….. 35 × 4
35
490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板演。
师:(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35,乘得的数35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生:(各抒己见,是因为表示35个十)
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
板书:(要求学生合上课本)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米?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题目。
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记得我们学的路程公式吗?
生:记得,时间×速度=路程。
(板书:1、读题目;2、时间×速度=路程)
师:那我们这道题目应该用什么方法啊?应该怎么列式呢?
生:乘法,145×12。
师:(板书列式)145 ×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恩,时间×速度=路程,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145 × 1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位数,这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
生:(略)
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笔算的方法跟我们刚才的这种方法相比较,(指着刚才板书的第一种计算方法〕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师:那我们在计算的的时候可以怎么算?
生: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145,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的上的1去乘145,得数的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师:也就是先用个位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再用十位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积得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结果相加。
师: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生:只不过三位数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别忘记还要跟百位上的数相乘。
师:像这样道两位乘三位笔算会了吗?练两道题看看。(书本做一做,练一练)
三、应用模型,巩固提升
教师板书练习题目,请学生上黑板演示。
134
×12
师:(集体评讲练习)现在拿出课堂作业本,做一做书上50页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回顾一下咱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生:一开始我们没学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
师: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多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课堂实录点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百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等方法,通过自主尝试、探索与交流,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索过程,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吴老师的这一节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教学,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回顾以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引入,提炼并归纳方法,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为学生的探索新知打基础,为即将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做铺垫。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推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此环节中 ,吴老师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充分的思考,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推理等形式,归纳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同学们的思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这一环节教师处理的非常到位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三 、能借助学生的直观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吴老师能利用学生的直观演示计算过程。并善于追问,对易错的地方重点指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不足之处:吴老师在处理预设之外的教学生成时,略显着急,没能很好的把握好全体学生能参与进课堂的教学中来,乃至出现为教而学的现象,原因可能是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较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