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2012-01-01 19:33:25)
标签:
泰勒美国宋体课程评价教育目标 |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关键词:目标评价
“八年研究”之后,泰勒对课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写了一木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在这木书中泰勒进一步阐明了他在“八年研究”时已萌生的课程理论的基木框架。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主要围绕4个中心问题。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话动的话,就必须回答这此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习什么?在教育计划中,应当帮助学生发展哪此思维、感觉和行为方式?提供哪此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此日的?即怎样帮助学习预期的东西?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即怎样的学习顺序和学习经验的整体计划会有助于学生内化他们所学之物,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此日的正在得到实现? 即随后采取什么步骤以检查期望的学习话动发生情况?
二、泰勒目标评价的七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 。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 。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 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
(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 。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 。
(6)确定如何赋分 。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 。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泰勒目标评价模式”第一次指出了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和评价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泰勒认为,评价的目的是要较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去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评价涉及获得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有效证据,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
三、泰勒目标评价模式的理论启示
泰勒还对如何使用评价的结果作了说明.他认为,从评价手段中得出的结果,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因为评价目的之一是要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
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行为为目标的,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因为预先确定目标,可以使行为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行为的目标如制订得具体、明确,就有较大的用性和可操作性.泰勒的课程编制是一种单向的封闭系统、制订目标之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并评价目标实现程度,这种简单的流程模式,结构紧凑飞简便易行.应该说,“泰勒模式”的一个最大贡献,是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它指出了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与结果评价之间的不可分割联系.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都是以目标为中心.在他看来,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应该如何行为的方式的陈述,用最精确的方式陈述目标,也是为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课程与教学成功与否.。
四、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及局限性
第四,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重视综合性评价。这一评价模式反对过去只注意分数、计算均分的简单做法,主张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与方法,对学生的各方而的实际进步进行综合性评价,即不仅评价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且评价学生的智能、身体健康状况及思想道德水平。然而,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毕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对目标没有自身的评价,即对目标的合理性没有加以评价;只观察了预期目标有无达到,非预期性效果没有评价;所定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教育答理者提出的,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不能用统一的目标来评价自由发展的人,重结果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