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在课堂中进行的练习。在小学各个年级段,数学课堂作业都是少不了的,越到高年级作业量和难度就越大。这对于老师的要求也就更多。以下谈谈对课堂作业的一些看法:
一. 要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
课堂作业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课堂作业的练习,让学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反映在作业本上,老师通过批改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同年级,作业的设计也该不同。
在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课堂的节奏以及老师的要求,都不能把握的很好,甚至有时侯不能理解老师说的话。尤其是在他们识字能力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徒中,也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程度去布置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练习,如果时间过长或是难度过大,这样会很大程度的削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就达不到做预期的目标。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购物,去换钱,让他知道怎样付钱,怎样找钱。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等等。这些作业都不仅仅是表现在作业本上的,而是通过他们是实际操作去练习。这样不仅更能巩固深化了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二.课堂作业设计要多元化
在小学里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要在这40分钟里完成新课的教学,以及课堂作业的练习与批改,时间是很紧的。尤其是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果要求数学教师天天都布置课堂作业,又要即使批改批改,改错,这样算下来数学老师一早上只能是陷入作业堆之中,或是追着学生要作业。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考过程慢,写字速度慢,要想在这40分钟做完所有的事,的确对老师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所以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进行多样的练习,采取多元的作业设计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进行同桌比赛,然后互相交换批改,全对的可以给自己画一个红旗或红星;进行小组比赛,再黑板上出题,哪个小组最先做完,就给他们组加红旗。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为了教学所服务的,也是能达到练习作业的目的。不一定是要每天在课堂上做多少道口算才可以的。这样的活动,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何常不可呢。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采取多种的评价方式
作业的评价方式有很多,不止是单一的批“优,良,中,差”或是写一段评语,它应该是多向的立体的互动的。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专门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例如,好的作业可以让大家传阅,并说说他好在哪?自己有哪些不足,可以从他的作业上学到什么?或是写完同桌互相交换检查;组与组之间,班与班之间交换检查,等等。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惯等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习惯。有优点原则地大加赞赏,有缺点则旁敲侧击,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但是有时候由于课堂时间不够,课堂作业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学会变通,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