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技能之设疑导入
(2012-10-19 19:35:49)
标签:
育儿 |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时要因内容而异,要追求扎实有效,要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让我们的数学课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好学、乐学、最终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今天我就数学教学中的设疑导入对导入技能进行简单的说明。
一、概念
所谓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上课前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二、应用目的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及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设置悬念式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新知识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应用原则
1.目的性、针对性原则
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
2.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3.趣味性、艺术性原则
导入要颇有风趣,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魅力和
炽热的情感。
4.简洁性原则
这样做,既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