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入技能之设疑导入

(2012-10-19 19:35:49)
标签:

育儿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时要因内容而异,要追求扎实有效,要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让我们的数学课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好学、乐学、最终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今天我就数学教学中的设疑导入对导入技能进行简单的说明。

 一、概念   

所谓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上课前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二、应用目的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目标及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设置悬念式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新知识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引发学生好奇心,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三、应用原则   

1.目的性、针对性原则   

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  

2.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尽量以生动具体情境为基础,抓住学生心弦使起情绪高涨,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趣味性、艺术性原则   

导入要颇有风趣,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魅力和

炽热的情感。   

4.简洁性原则  

 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3分钟为宜。  

   四、应用效果   

    乘法分配律》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同时它对学生的简便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把这节课学好,兴趣与求知欲是关键。因此,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   先请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对两个算式进行简便计算,紧接着出示另外一道算式“38×258+62×258=”问: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学生运用已学定律肯定是无法解决的,这时我会很自豪的告诉他们“我能”。 这时,学生急于知道方法,我则卖个关子,“只要你们认真去探索、学习,你一定会发现算式背后的秘密及规律的”由此导入新课---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这样做,既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