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徒结对记录——夏、徐

(2015-06-16 09:17:56)
标签:

情感

分类: 师徒结对

师徒上课(示范课)登记表

上课时间

5月20

执教者

徐亚芬

班级

一(1

学科

语文

活动名称

上课、听课

级别

校级

教学内容

《两只小狮子》

课后点

    徐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汉字的奥妙。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的、形象的认知材料进行教学,意在让学生一进入课堂眼睛就亮起来,嘴巴情不自禁动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你看,孩子们走进课堂,看到一幅妙趣横生的小狮子图呈现在面前,就很高兴地与小狮子打招呼。在这一声声亲切的招呼声中,课堂教学演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小朋友在快乐的“生活”中读准了“小狮子”的读音。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依据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自己心中喜欢的小动物也是如此。在这里教师没有照搬课文,而是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小朋友为故事中的两只小狮子取名字。小朋友取名时是那样的煞有介事,那样的有滋有味。在与故事中的小狮子接触中,他们知道了勤勤与懒懒为什么一个讨人欢喜,一个没人喜爱的缘由。在乐趣横生的取名过程中,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明辨了是非。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始终与生活紧密联系。从与小狮子打招呼中识字、联系身边教师的名字识字、从随堂练习的本子名称识字、“一件湿的衣服,还滴着水,老公公用衣架把衣服晾起来了”,这些饶有情趣的想像识字都来自于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在学写汉字的初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学生今后自己识字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从字的构字美如“胖与瘦”、“高与低”,从汉字的关键笔画的赏析中,从对学生写的字的评议中,有效地进行了汉字书写的指导,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知汉字的书写特点。这对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师徒签名:徐亚芬  夏建绿 

师徒上课(示范课)登记表

上课时间

5月20 

执教者

夏建绿

班级

一(2

学科

语文

 

活动名称

上课、听课

级别

校级

 

教学内容

《小白兔和小灰兔》

 

课后点

    在课堂生活中,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式的教师,按儿童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平等谈话。在她的课堂上,前半节课,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感知文本,从听故事——自由读文,学了生字后,又再读课文,反反复复了好几遍。这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孩子在反复接触方本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感悟语言。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如果没有读熟、读透,孩子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又从何而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何老师常对我们说的。她这堂课上肯花时间让孩子读书,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法的返朴归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让我们再现一下她的一个教学实录。

课件出示:

老山羊又把一车白菜送给小白兔。小白兔说:“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白菜吧!”

A 指名请学生读句子。(你是从哪个句子读懂的?/你读懂了什么?)你们找到了吗?(出示句子)

B: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是从哪个词里边读懂的?用笔把它圈起来。

C: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呀?(反馈)该怎么读,你试试。

1:我从“请、您”这些词中读懂了小白兔很有礼貌!

2:我从“不要白菜”这个词中读懂了小白兔很勤劳!

……

D:小白兔会怎么样地对老山羊说呢?请你来读读。

说话训练:小白兔(   )说:“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子吧。”

生:有礼貌地、求着(师对这个词作了修补:请求)……

E:小白兔为什么不要白菜,而要菜子呢?

生:小白兔爱劳动,小白兔很勤劳,小白兔很聪明……

F:原来是这样,我们再来读读,现在,我们该怎么读了呢?自己先试。评读。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发现,夏老师把文章中的语言推至学生注意力的中心,重视朗读的作用,以读为本,层层推进式的朗读,让人感到似乎是一杯琼浆玉液,味越来浓,情越来深。把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与感情朗读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了学生语感地培养、积累,何老师常说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又如她在读课题时也是注重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遍后不够到位,她引导“读得好听一点,再读读。” 语感的培养落实到了点滴之处。   

师徒签名:徐亚芬  夏建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