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吃食》教学案例
(2014-10-31 15:17:39)
标签:
育儿 |
《小鸡吃食》教学案例
文胜亮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手指法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
数学思考: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的互逆关系。
问题解决: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手指法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情境2认识相应的10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体会10的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鸡图片、彩色圆形磁铁
学具准备:小棒学具10根、练习本。
(课件出示小鸡吃食主题图)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一群可爱的鸡宝宝,看,它们正兴冲冲的来吃食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鸡吃食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情境教学:
1. 观察情境1,加法解决
(课件出示小鸡吃食图),左边来了一群小鸡,有多少只呢?我们一起数数看——9只,右边显然只有1只,那么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能列出算式?怎样计算9+1呢?谁能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故事呢?
2.观察情境2,加法解决。
师:鸡宝宝感谢大家,为它们出谋划策!可是,它们又遇到难题了!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2)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填空?还可以怎样列式?老师在考虑8+2和2+8真的等于10吗?怎么验证?
3.观察情境2,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这幅情境图2不仅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请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减法算式来表示?谁能讲一讲10-8=2这个算式的故事呢?
三、分一分,填一填,说一说
1.师:10只小鸡到这两个盘子去吃食,除了左边有8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还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可能性。
3.同学们说的有点乱,咱们整理一下吧。老师用计数器的10个珠子代表小鸡,小朋友们用10根小棒代表小鸡,我们一边分一边填写下面这个表格。
4.师生操作,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设计“分一分”“填一填”“说一说”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见解的宽松氛围,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填一填、听一听等活动,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5.集体交流,整理10的加减法。
(1)师:同学们,老师根据表格里的每一组数能分别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你们能吗?谁来试一试?看和老师要列的是否一样?
(2)师生列出前两组,二人小组列出后面的4组。
6.师作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10的加减法”,板书副标题。
四、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师:鸡宝宝为了感谢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它们解决问题,它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歌,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凑十歌)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2. 练一练第一题。
3. 练一练第二题。
4. 练一练第三题。
5.手指游戏、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将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不仅实现巩固10的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把1,2,3,4,5,6,7,8这8个数分别填入方格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六、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师:今天的作业是:课本P44页第1、3、4题。
小鸡吃食
9+1=10
8+2=10
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