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间正道1966
人间正道196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76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课外作业的设计

(2015-02-01 22:07:38)
标签:

体育

教育

分类: 教学

体育课外作业的设计

大多数的学校只有语文、数学的课外作业,根本没有体育课外作业,其实,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技术、技能、技巧,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且能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普遍淡薄,运动能力差。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树立正确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并能真正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因此,给学生布置体育作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又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自觉刻苦的良好思想品德。可以说,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从根本上贯彻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讲究六个结合。

1 )目的性与目标性相结合。体育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目标性,才能保证体育作业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向。

· 布置体育作业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 布置体育作业要与《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 布置体育作业要与体育考核相结合。

· 布置体育作业要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相结合。

体育作业能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又能督促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良好品质;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后作业不断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也可以让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关心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实效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体育作业的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家庭、环境实际,注重作业内容的新颖性,作业对象的差异性,作业手段的针对性、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才能在最经济的使用时间、空间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作业效果。例如,布置耐力素质作业时,除了参加长跑外,还可变换布置 4~6 分钟跳绳,反复跑楼梯、庭园等,不断注意变换练习形式,否则,如果长时间地重复同一种练习,会造成学生“厌练”情绪。

3 )安全性与简易性相结合。体育作业的设计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注重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差异性,要由易到难、内容由少到多。既要注意场地的安全,也要注意选择一些简单易行、无需他人保护与帮助的简易性项目,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要,使他们都能通过努力自觉地、积极地完成体育课后作业。活动要求家长尽量与孩子一起锻炼,在家庭中培养起锻炼的氛围,带动孩子参与运动。

4 )实践性与文化性相结合。体育作业是一项具体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设计时既要侧重于实践作业,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与体育欣赏、体育文化知识相结合。如:可以布置发展上肢力量的练习方法有哪些?请选择用 2~3 种方法运用于你的日常锻炼中。这样既可以加强理论学习,又能让理论指导实践,以弥补课堂练习时间、锻炼时间的不足。又如,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如奥运会、 NBA 、世界锦标赛等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体育文化素养。

5 )时间性与地域性相结合。体育作业的完成,因受到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场地、器材的制约,以及练习完成时间的限制,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只有那么多,还要进行其他科作业的任务,所以体育作业内容既要简单易行,又要适当、适时、适地。

6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体育作业的设计,应注意有相对的统一性,才能进行统一的检查、评价、评比。设计时应区别要求,弹性管理,负荷量要适当,负荷强度要适合,作业难度要适中,过程要有娱乐性、选择性、灵活性。只要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底线,任何方法和手段都是可行的,要策略性、建设性地让学生愉快接受,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压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