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讯:章.节——泥土芳华.小陕成人国画师生作品展!!

(2021-09-26 23:07:32)
标签:

金狮华纳

泥土芳华

小陕成人国画师生作品

画家张迪

涂峰

章.节

——泥土芳华.小陕成人国画师生作品展


策展人:小陕张迪

执行策展:小楠 小梦

主办:小陕张迪art美学馆

协办:藝渡•小陕画馆 贵州泥土芳华酒业

开幕时间:2021年10月1日下午两点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1年10月9日

地点:西安市书院门大吉昌巷藝渡•小陕画馆

展览作者:小陕张迪,康娜,沈江红,

蒋函珂,jack(英国),都丽杰




秋风抚摸过大地,大地一片金黄,这是泥土奉献给秋天的芳华。北雁南飞,这是节序对万物的规范。

在节序的流转中,小陕成人国画班也走过两载。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两载短到如微尘可忽略不计;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或许只是几十分之一。

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的节点,连接并成就了不同的生命境遇。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认知、修正、再出发的过程。这就像一部著作的章节,我们的生命也有这样的章节,需要总结、修正、再前进。

香凝在绘画的世界里丰盈了自己的生命,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仙花把自己的心沉到了笔墨纸砚的舞动中,生命里多了安静沉稳,生活也回馈了更多的欢愉。于她这份生命的喜悦,我更喜悦;江红绘画进步的过程是心境成长的过程,能看见,能想到,且有决心去改变,并付诸行动。这是作品和人生的双赢; jack(杰克),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英国油画家,他在认真地临摹书法,专注、坚持、恒久的热爱、平心静气;嘟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对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一直笃定前行,这一方面是性格,另一方面源自她对外面世界的看见…

有时候修正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就像总结两年的学习,给自己一个修正的时间,也给关心关注我们成长的人一个汇报。

愿每一位走进我们展览的人,都学识渊博,语言有物,内心慈悲。您不但是我们艺术成长章节的注解,更是我们人生这本书中一个章节的注解。

小陕写于中秋


参展作者——张迪(小陕)

张迪

笔名小陕,画家,藝渡主人,精于插花,事茶抚琴 ,师承:旅美画家范炳南;著名画家范扬。插花师承:美学家都丽杰。

张迪提倡:“传承传统,师发自然,创新启迪,弘扬艺术”身体力行,以文化为魂,以笔墨为载体。本着“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文人情怀,用哲学的、美学的视角创造着新古典哲学浪漫主义作品。2015年成立藝渡.小陕画馆。2017年成立藝渡画会。2019年成立小陕张迪art美学馆。

《山花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小陕张迪

《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

小陕张迪


参展作者——都丽杰(嘟嘟)

都丽杰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小原流花道三级家元教授 插花师承朱莉木紫

理工女,却怀国学情怀,深喜传统文化,师承范炳南先生,感怀之国学思想和家国情怀,研习宋人诗画、花道、丝织绣品,唯愿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常伴左右。

《环系列一》

《环系列二》

《环系列三》

都丽杰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如一粒微尘,甚至是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每一个粒子彼此独立又彼此连接,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每一个粒子都独一无二、各自有着独特的能量。

正是这独特的能量让这个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魅力。于是这些粒子化成了一个个能量环,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便是“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的前身。而已故的薛惠锋院士则提出,有三种关系就可以将人类关联到一起,一为血缘关系、二为地缘关系、三为业缘关系。或是源于同一血缘、或是与某一地发生过关联、或是与某种事业发生过关联,总有一种关联让陌生的两个人彼此重逢,于是这世界便是一体的,世界大同。


画中那些看似无序的能量环,也许就有你我,各自生发、彼此照见,我们就在这里重逢……

都丽杰小记


参展作者——jack

《jack自画像》

I am mostly a self-taught painter. Ten years ago I started drawing in a sketch book which I had bought for my then girlfriend’s Valentine’s Day present. I had a natural ability to understand shape, but from this early stage I have always devoted myself to improving.

In 2012 I studied drawing in some training schools near Mei Yuan and began painting with water-based paints. It wasn’t until 2016 that I found my love for painting: this is when I started painting with oils. Working from self-study books and learning from master paintings, such as Van Gogh and Monet, I started to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lour and texture of the paint.

I have since participated in a class for oil painters and I am currently moving away from copying master painters to expressing what I see in nature. I continue to learn, practice and play with oils and other mediums.

我主要是自学的画家。十年前,我开始在一本素描本上画画,那是我给当时的女友买的情人节礼物。我有一个自然的能力,了解形状,但从这个早期阶段我一直致力于改善自己。

2012 年我在梅苑附近的一些培训学校学习绘画,开始用水性颜料作画。直到 2016 年,我才发现自己对绘画的热爱:这是我开始用油画的时候。自学书籍和大师画作,如梵高和莫奈,我开始对颜料的颜色和纹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参加了一个油画家的课程,目前我正在从临摹大师画家转向表达我在自然中看到的东西。我继续学习、练习和玩油画和其他媒介。

《临邓石如小篆》

《宁静致远》

《By the Qin Ling Mountains》

在秦岭山边


For me painting is about the process: what is produced may not be of great artistic value, but I am happy making conscious marks upon a given surface will. The most enjoyable painting for me is from life, whether that be face to face for a portrait or painting plein air for a landscape.

Learning Chinese calligraphy has brought too many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mention them all. The most important realization has be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rush and painting surface. I feel this is the essence of painting and without this awareness it is impossible to create and develop the quality of line. This also feeds into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awareness and being present when painting and trying to “carve” the line into the paper not simply to “draw”. Often it is easy for the mind to wonder when painting and I feel painting calligraphy has a meditative quality. Another feeling I take from calligraphy is the connection to the past. Sometimes when painting a character I feel the presence of the person or people who created the shape and I feel in the symbol the representation of an idea even without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character’s meaning.

It is this enj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that sustains my endeavor and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calligraphy does become a very pure process that is simply the interaction of brush and paper.

对我来说,绘画是一个过程:所产生的东西可能没有很大的艺术价值,但我很高兴在一个给定的表面上有意识的标记。对我来说,最享受的绘画来自于生活,无论是面对面的肖像画,还是在空中的风景画。

学习中国书法带来了太多的学习经验,不一一提及。最重要的体会是培养了毛笔与画面的互动意识。我觉得这是绘画的本质,没有这种意识,就不可能创造和发展线条的品质。这也有助于一个重要的实践,即当绘画时,意识和临在,试图将线条“刻”到纸上,而不是简单地“画”。经常是很容易的想法想知道当绘画和我觉得绘画书法有一个冥想的品质。我从书法中获得的另一种感受是与过去的联系。有时候在画一个人物的时候,我会感觉到一个或多个创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人的存在,即使没有理解人物的意思,我也能感觉到在这个符号中代表了一种思想。

正是这种在绘画过程中的享受支撑着我的努力,在不懂汉字的情况下书法的确变成了一个很纯粹的过程,就是简单的毛笔和纸的相互作用。

jack小记


参展作者——香凝

康娜(香凝)

永庆香堂堂主,虚云沉香创始人,立志于推广和普及天然香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从香学大家贾天明老师习香多年。

基于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顾之后跟随小陕张迪学习插花及绘画至今,焚香,吃茶,插花,抚琴每一件事情都热爱终身,始终相信经历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在默默开花结果,没有一件是白费的。

《摹梅清小图一》

《摹梅清小图二》

拨云寻古道,依石听流泉。香凝摹梅清鸣弦泉图得静氣。

她好古、爱美、焚香、吃茶,自在欢喜。

在绘画的世界里丰盈了自己的生命,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

辛丑秋月雨落长安,

香凝畫

小陕记题

这么快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二年的师生展,回顾这一年的国画学习,可以说2021年是真正感受到国画魅力的一年。

从去年的过稿临摹到现在的脱稿临摹感觉有了质的飞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画能画,刚开始上课只是老师讲了简单的技法然后我们纷纷开始模仿,那时候对专业的一些绘画领域的词汇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就这样似懂非懂的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小陕老师慢慢察觉到我们几个之间的不同,让我们几个人临摹不同名家的作品,通过在绘画的不断的实践中老师再回过头给我们讲相关理论,这样我们能很好的消化理解然后加以运用。

今年老师让我们接触到了写生更多的是为了今后的创作打基础。所有的成就最终都来源于不断的练习,成人的坚持尤为艰难,好在我们爱老师对我们的肯定,也爱老师营造给我们学习的氛围,绘画与我的意义,之前站在画前只是看,现在观画时学会了品,学会看笔者的笔墨意味。

感谢自己接触和学习的传统文化,使我坐在画案前就能进入状态,古琴给了我安住的能力,焚香给了我静定的能力,泡茶给了我提高觉察的能力,可爱的小陕老师给了我们做自己的能力。

成长的收获在于每天的积累和不断的洞观自我的能力,我始终相信我们一直在路上,加油!

香凝小记


参展作者——沈江红

沈江红

江红,江取自父辈籍贯江苏,红取自七十年代生人的高频字。

父辈祖籍是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鱼米之乡江南。母亲祖籍是广阔深远,豪放爽朗的东北。南北的结合造就了敏感又直爽的性格。

大学专业是英文,喜中国传统文化,醉心中国诗词,书法国画。中西文化的学习,互补又融合。

闲来插花养性,侍弄猫狗。

追求拙而简而雅 ,随心 随性 随意 。

暮秋季雨水连天

东篱菊花已灿然

案头瓶中插一枝

挥毫写取忆陶潜

庚子秋月重阳节赏菊江红画

小陕题

《意摹龚贤》

江紅摹黑龚先贤此副收获颇多。

繪畫進步的過程是心境成長的過程,

能看見,能想到,且有決心去改變,並付諸行動。

這是作品和人生的雙贏。

辛丑中秋前小陕题记,

江红畫。

二年前下定决心学习国画,是源于从小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喜爱。总是羡慕名师大家,酣畅淋漓,挥墨成作。

最喜花鸟大写意,墨色或雅洁,或隽永,或拙朴,或灿烂,或灵动,或俏丽。

初学画。勇气可嘉。

直抒胸臆,三五分钟勾勒出来,很痛快,渐渐地,笔拿在手里 ,胆子越来越小,不敢画了。

经过了临摹范宽“溪山行旅图”,“唐代仕女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国画的笔墨水纸的精妙,真是深厚。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无法前行。笑自己临的富春山居图,每次都临出了浑厚秦岭和黄土高坡的气势。耐心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笔墨水纸的掌控不好,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

那就唯有静心潜心学习,中间一定是枯燥甚至乏味的,对中国书画的热爱,一定会激励自己坚持。

这条路走多远 不知道 ,但余生墨香陪伴,诗词浸润,是一定的!

江红小记


参展作者——蒋函珂(仙花)

石涛语 墨海里 立定精神…

混沌里放出光明

仙花习子久 先贤混搭的世界里放出的正大光明

学来总是皮毛色 只怪笔墨不称心

仙花画

小陕题

师法古人写山色,

拙笔调出浓淡湿。

造化千般不尽意,

奈何景同境不同。

辛丑秋仙花摹古,

小陕喜悦题之。

古人丹青是吾师

但见画巾心境远

辛丑秋仙花习古

小陕题之

一朝一暮,一春一秋,转眼,系统学习山水画两年了。这两年中除了去年下半年因为工作原因,请了几个月的假,其他时间都会按时上课。

从之前一周两个小时的课,变为现在每周四从早上上到下午,虽然每次上完课都感觉气息不够、很累,但依然乐此不疲。

今年临摹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时敏的《溪山亭子图》。在临摹的过程中,知道了水墨画的重点是掌握纸、墨、水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学会了什么是时候怎么用水、怎么用墨,怎么用笔。

再回头翻看了去年刚开始临摹的画,的确进步很明显,线条有力量了,勾皴点染也像那么回事了。

相比之下彩墨画让我不敢下笔、不知所措,需要学习和突破的技巧还有很多,这应该是我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之一。

函珂小记




章•节——泥土芳华•小陕成人国画师生作品展

诚邀您

开幕时间:2021年10月1日下午两点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1年10月9日

地点:西安市书院门大吉昌巷藝渡•小陕画馆

展讯:章.节——泥土芳华.小陕成人国画师生作品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