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收徒仪式顺利举行!!

(2021-03-18 22:58:39)
标签:

金狮华纳

著名画家张杲

著名画家郭北平

收徒仪式

涂峰

三月十四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在我国民间,一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过去不同朝代更是有着各种庆祝二月二龙抬头的活动,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著名画家张杲先生收徒仪式的顺利举行,参加本次活动仪式的有原省人大副主任邓理,著名画家高民生、郭北平、陈让、陈钧、纪力,青华宫主持黄世真道长以及亲朋好友五十多人见证了此次活动的举行,活动仪式由陕西著名主持人银河先生主持。

陕西著名主持人银河先生主持拜师仪式

著名画家高民生讲话

著名画家郭北平讲话

学生代表讲话

张杲先生致答谢词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八十收徒记》

-------文/燕子

日前,张杲先生发函,言说“陕西省美协会员张杲第一届关门弟子拜师仪式”在曲江惠宾苑举办,邀我参加。

见函,我窃以为,这老先生又犯糊涂了。既是“第一届弟子拜师仪式”,怎么又是“关门弟子”?岂不自相矛盾!虽如是想,却莞尔一笑:老先生既然如此,或是别有用意,也许“第一次收徒,正是最后一次徒弟拜师”。不禁想起这位杖朝老人,第一次举办中国传统拜师仪式,是不是晚了一些?

拜师仪式现场

拜师仪式现场

拜师仪式现场

拜师仪式现场

拜师仪式现场


但想想又觉不晚。只要中国的传统文脉能被学生继承,举行仪式也就没有早晚之说。因为灵魂轮回,精神永转。只是如今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早已被历朝历代所谓大儒肢解殆尽,留下的大多是糟粕。而传统文化残余之美,却依然在民间特立独行,睿智而真实的老先生身上传承,更在其人生与艺术中不断彰显。

多数人对张杲的真实是看不惯的。对他的离经叛道,也是大加损贬。说他疯疯癫癫,花里胡哨,大众场合,丢人现眼,实在不可张目。然,张老先生能在这一生态下,一如既往,不改本色,坚守残留的童真,倒是难得一见,罕有稀奇!

毕竟在这个世上,能真实而不虚做人的,且将一己善恶之想法,付诸绘画,绝对是世之稀有。而常见的反而多是那些带着金丝眼镜、西服革履、给人以温文尔雅的精英式的“精致利已”者。

师徒合影留念

师徒合影留念

师徒合影留念

所以,张杲先生之真,在这一生态中反而特立独行起来。虽然,在许多人心目中,他乖张、狂妄,甚至风流、恃才傲物。岂不知,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真实。

毕竟,真实是最大的善。

今日,在“惠风和畅,群贤雅集”的曲江惠宾苑,一干嘉宾见证老先生收徒仪式,看到两位男徒、三位女徒以传统礼仪行拜师之礼,念拜师名帖,我仿佛看到、听到了一种久违的远古之回音,思绪不由回到灵魂记忆的深处,仿佛置身于先秦孔子收徒的时代,感受到门墙之高严,古风之淳朴与天人之自然。这是我在录视频时,心中恍惚之影像。

只是,他们没有以叩拜之大礼来拜老师,使人觉得美中稍似不足。

与一位老先生说起此事,他说“如果这样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发视频出去的话,或许会产生不良影响,会说这是封建回潮,迷信思想等。无论张杲怕与不怕,总之还是不好。”

我说“现在不是提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么!既然提倡,就要知行合一而不是口是心非的说一套做一套。”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可惜,这只是口号啊!”

哈哈,想想也是。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收徒在古代是人生命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此,“师父,师父,是父亲的父”,这说明了师徒之间生命的连带与维系,虽然没有血缘之亲,但却有着精神之实。而人跪天跪地跪父母,是天地之道,是生命之道。因而父母的生育之恩,师父的授业之恩,大于一切。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天地父母师父的礼仪,既是传统文化精神之延续,也是传统文化之一脉文明。现代社会,如果师父真正的感觉孺子可教,萌生收徒之心,而徒弟也觉其师之才值得自己学习,那么,叩拜大礼,又何偿不可呢?

现代社会,摒弃的应是借收徒之事,来做别有用心之炒作,将一个严肃的传统文化仪式当成了炒作的题材,从而获取尽人皆知的东西。当然,这既是传统文化所不齿,也是现代文明所应遗弃的。

辛丑二月二龙抬头,观张杲八十收徒仪式有感。2021年3月15日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活动现场花絮

张杲(ZhangGao)个人简介:男,汉族,乳名约翰,晚年号老呆子、寂寥居士、蓑鹤台上人、杏园老人等,1941年出生於西安,原籍山东昌邑。1959年拜石鲁师,1974年因陪同石鲁被批判参加在西安碑林举办的“黑画展览”,1977年偕同李世南等创办《长安国画学会》并由石鲁撰书,1978年应中央文化部之邀在友谊宾馆暨藻鉴堂作画,1979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入李苦禅教授工作室。1980年在校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杲画选》。1990年由香港英属艾利博有限公司出版《张杲画选》第二集。1995年应邀出访英国皇家学院“兰卡斯特大学”为纪念欧洲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举办的“张杲与中国日”文化活动,并在伦敦“达比画廊”与南京俞继高等六人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并出版合集(英文版),作品获毛姆图书馆收藏证,作为一门严肃艺术的中国画引起英国BBC的两次专访与报道。

1997年出访欧美八国,在美国获院士奖项。1998年在纽约获全美粉画协会荣誉证书,同年又应英国皇家美术联合总会之邀与广州美院方楚雄先生第三次赴英国举办画展等。2001年在陕西兰田境内“上林宛”遗址修筑《行园-张杲美术馆-老杏林》暨《長安画派史料研究室》等。2002年出版第五本个人画册《张杲画集》,2007年出版《老呆子作品辑》,201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杲人物卷作品》暨入选《长安精神》进京十六人展大型画册,2012年出版《终南高卧》《拈花微笑》等画册,2014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真本集》大型画册。

张杲的绘画作品虽瓦盆梅花,人争奇之。其创意没骨填彩及写意双钩等技法,能自立门径,可谓“丛艳叠石,旁出药苗,位置端庄,骈罗整肃”----这也是素有“野逸”之谓的中国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正是在於它的非政治性,而‘洗出徐熙落墨花’更是中国花鸟画的始作俑者,而老呆子的‘东洋花布’式的八条屏,也只是这种“装堂花”的后续之作而已?

张杲以叛逆性的心态,隐士的精神,在用花卉人体宣泄着自己的不与流俗。他的花鸟画,以浓烈的装饰手法,独成一格。他治学严谨,心态淡定,虽居山林之远,仍然“器冷弦调,心闲手敏”,可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就像所有人类文化都拥有相同的智力与天赋一样。这一切只能说明他在寻找这个世界尽头的一线光明而已,点掇升平者有之,发忧国之思者亦有之,君子合而不同也。在合而不同中,张杲的精神取向走进了隐秘、追问和反叛,抒写了心灵的真实。

张杲的作品以纵横的才情翱翔在传统绘画与现代水墨之上,独造了自己领域内标新立异的现代花鸟画美学文本,陕西画家张杲被认为是中国画真正由传统走向后现代的标志性画家之一是位能师古而无俗韵者。其高视阔步的审美原创性和超越凡尘的绘画品质,使其创作日益成为主流美术圈所关注的热点。其作品将中国画的意境神韵与西方绘画的视觉张力相结合,以晶莹剔透的彩墨技法整体展示了中国花鸟画所特有的音韵美、线条美和装饰美,其意象斑斓眩惑令观者陶然流连,凸显出一派恍兮惚兮的魔幻况味和若有若无的迷离之境。“张杲现象”是当代中国花鸟画走向世界的一面镜子,它在文化与哲学的更高层面上昭示了传统中国画的文脉走向与未来形态。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张杲先生作品欣赏著名画家张杲先生收徒仪式顺利举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