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2020-07-24 11:00:34)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十分契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因此,笔者将参考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利用探究式教学策略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只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或者事例,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观察、阅读等途径进行主动的探究,从而使其自行发现和掌握相关知识结论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深入推进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探究式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十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要求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进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创设情境,优化探究氛围

从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来看,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这样一来,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为探究效果的提升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以《观潮》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全面讲述了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从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尽管作者在文中通过比喻、衬托等多种描写方法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实地参观过钱塘江大潮,所以很难通过单一的文字对钱塘江大潮的景色产生深刻的感悟。因此,我没有按照常规方式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利用一段多媒体视频进行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是一段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旅游视频,视频中通过不同的镜头角度对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进行了记录。同时,还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钱塘江大潮的成因、观潮的风俗以及历史渊源进行了讲解。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有了直观的感悟,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段视频也帮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2.问题引导,启发探究思路

从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为了有效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识探索活动。同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点拨。这样一来,既可以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又可以对其探究思路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知识建构效果。

在《陀螺》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文本探究。同时,根据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初步理解,我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设计了以下引导性问题:(1)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2)第四节中哪一句是比喻?这个比喻表现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谁的陀螺是最棒的?(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然后,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最终,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比较正确的探究思路,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3.创新练习,提升探究实效

课后练习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课后练习的有效性,不能仅仅组织学生进行单一的书面练习,而是应该不断对练习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语文学科,教师更是应该注意课后练习活动的多样化。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强化学生的探究效果。

在《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准确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准确把握主人公雨来的爱国、机智、勇敢等宝贵品质。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在具体的情节中表现出来的。由于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很难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的探索。于是,在初步完成了文章的自主探究之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了课后练习。在这次练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雨来、交通员李大叔、日本鬼子、扁鼻子军官等故事中的角色。然后,各表演小组要通过讨论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而在最后的表演活动中,我除了会要求学生做到对话语言的准确之外,还会强调要在表演中设计符合人物特点的动作、情绪、微表情等。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了新的思考,从而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多元评价,完善探究流程

课堂评价同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大量的教学活动证明,有效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学生的探究流程进行完善。为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多元化教学评价中,我通常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除了我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会注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自我反思和同学之间的评价;第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于评价的主要内容,我一般不会过多集中于学生的学习结果上,而是会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中,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学习习惯、使用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第三,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为此,我会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总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不断完善教学流程的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对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方式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结点,以此来不断促进小学语文小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虎勇.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速读(上旬),2018,(12):71.

[2]邹玲.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8,(12):149.

[3]张春梅.探究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8,(10):201-2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