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策略

(2020-07-22 10:49:4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专家、学者等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不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但是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却少有人进行研讨。“学而时习之”然后“温故而知新 ”,课后作业对学生巩固知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可以得知,语文作业是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语文作业的布置教师们应该合理设计,让作业发挥到最大的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的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布置 对策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将作业的布置着眼于常识的吸收作用,巩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小学语文作业经常采取传统的形式:死记硬背,抄写课文,做习题.....导致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让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是排斥的情绪。部分学生还有抄袭现象,由此,我想探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现状及应对措施。

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作业量大

   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新生一般不做作业,二年级或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或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10小时。”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小学生常常受到题海战术的摧残。由于许多教师坚信数量的增多便能推动质量的飞跃这一论断,小学生的作业只增不减,苦不堪言。再加上语文作业中必不可少的作文、日记等,更是加大了作业量,学生们望而却步,最终只会草率完成,因此难以达到教师所预想的效果。

(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多数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忽略了对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行考虑。假设优等生和学困生做同一份卷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差距一定是相当的大。那么,在作业上若是采取布置同样的作业,可想而知,对于这个两极差异大的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利于发展的。对于优等生而言,做这种作业轻而易举,毫无难度系数可言。这种缺乏挑战性的作业,对优等生来说只是在糜费时间,做无用功。而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超出了自身学习能力范围的作业,只会丧失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甚至是产生对该学科的厌倦的负面情绪。于是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如抄袭这等“拿来主义”的态度;书写草率,作业上的字迹潦草如“怀素”......

(三)作业布置缺乏沟通

   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常常缺乏与各学科教师交流,和家长也交流甚少。一方面,各学科教师常常是根据本学科当日所学知识进行大量的作业布置,以求达到知识的吸收与巩固。各学科的教师们在作业布置上交流甚少,如此一来,造成了作业过量,也导致了学生必须要加班加点的做作业,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同时作业的质量和写作业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常常忽视作业布置这块,导致家长不能合理的帮助学生检查作业。甚至,有些家长日理万机,担心孩子在家偷闲,采取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监督。因此作业的布置是很有必要进行沟通的。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因此固化了人们的思想,读书改变命运,读好书便可扬名立万。我们从小学习的是“悬梁刺股”的学习态度,读书要刻苦,读书就是吃苦。因此,老师便认为,不论是题海战术还是机械式的抄抄写写,只要实施成功了,就达到了读书吃苦这一成就。殊不知,这种传统教育文化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厌学心态。

(二)传统作业模式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家庭作业”观,对我国家庭作业的布置影响深远。他强调的是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仅仅只是接受并完成。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饽。传统的作业也只着眼于巩固课堂内容,忽略了与生活的联系。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影响着家庭作业的设计。“成绩好等于好学生”“升学率高等于好学校”在这样的认知里,家庭作业的布置服务于应试教育。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局限于卷面上的作业,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接受全面的、有活力的知识操作技能。

(四)学校管理和家长的忽略

从学校来讲,学校并没有限定每位教师作业量的布置,因此基本上不会有人对其作业量进行反映。也就导致不论老师布置多少,学生都只能照做。过量的作业,对学生来说只是弊大于利。

从家长来讲,很多家长认为,老师要求的都是对的,一切交给老师,而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此,学生学习压力大,反而不利于学习。

三、小学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 在作业量方面

   作业的布置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增加作业量。巩固知识与作业数量不一定成正比,大量的作业,造成学生草率对待作业,应付了事,不能根本上起到巩固知识,更不用说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了。因此,在作业布置上数量要适中,设计要适宜。例如,对于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不要作为作业;尽量不要大量的布置,缺乏思维灵活性的抄写作业,这种机械化的作业极易使学生对学习感到疲倦。

(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是相当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表现的井然有序,只会使得优等生得不到发展,学困生更是止步不前。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从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等领域入手,布置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增加了对写作业的兴趣。例如针对优等生,要设计思维转动活跃的作业,造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才能。对于学困生,要设计相对比较基础的作业,这和打好了地基才能摩天高楼是一样的道理。同时,还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学困生的成绩落后,难免会对学习产生负面的情绪。教师应该做好鼓励等措施,帮助学困生重新调整心态,建立自信心。

(三)作业形式多元化

   杜威的 “ 教育即生活 ” 理论就是提倡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一改往日抄抄写写为主的作业模式,要设计实践化、生活化的作业形式,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当知识渗透进生活,那么学习便不再是索然无味了。学生也会更乐于参与作业的书写。所以作业设计时,要多考虑练习生活实际。例如:布置作文时,可以从观察日常生活入手,而不是限制条条框框,生搬硬套。

   在作业设计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在读中学。在班级举办朗诵比赛,挑选适合深情并茂朗读的诗篇或课文,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画中学。可以布置学生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想象,并通过画笔进行生动的描绘。如学习了古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让学生通过想象作画,体会壮阔的景象。

   3)在复述中学。课文中篇幅较长的,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原则入手,让学生同桌间相互练习复述。而说明文可以采取“小导游”的方式,进行练习指导。

   4)在做中学。在学习科学说明文时,可以布置学生制作小模型或是课堂上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5)在写中学。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特点,适当的布置写话的练习。如对文章的续写等。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写作,不仅可以拓展想象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家中所必须完成的作业。教师难以监督到,因此家长便是学生的督促者。着眼于各自孩子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如学习氛围的合理营造等。与孩子的交流,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学习以及心理状态。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进行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这样子家长和教师密切的沟通,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作业质量的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明确作业的功能,让作业富有实践性、生活性,还要对传统作业进行超越、创新。对传统作业进行改进,让它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再是服务于应试教育的工具。此外,还要控制好作业量的布置以及监督质量的完成,让学生都能走向独立自主的学习,以达到学业进步。

      

[1]《都市家教· 下半月》2015 年第 02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