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教学
(2016-06-12 20:30:57)朗读,是低年级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朗读,也是学生和文本交流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中,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简洁、最实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越来越重要,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中越来越注重朗读中的个人感受。朗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朗读,开心朗读呢?
一、坚持范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他们识字量较少,理解能力较低,朗读时以正确、流利为主要要求。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是在比谁的嗓门大,越读越大声。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觉得无趣,朗读也便成了应付式,毫无美感。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必须要先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使学生愿意去朗读,去享受朗读。吸引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范读。
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鲁迅也说过:“音美以感耳。”这都足以说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朗读的条件,进而使学生产生感情,激发兴趣。记得在一次借班上课中,我给一群陌生的学生上《池塘边的叫声》一课,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上课伊始,我开始范读课文。我一边模仿小鱼、青蛙大哥的声音,一边加上动作,将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故事讲完后,教室里却是一片寂静,我发现学生们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着我。我愣了几秒,忙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顿时,学生们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一个男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讲得故事太好听了。”另一个男学生站起说:“我都听入迷了。怎么这么快就完了呢?”…….接下来的课变得顺畅起来,学生们的朗读的兴趣大大地被激发出来,他们纷纷模仿我朗读的方式,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们的鼓励和认可让我明白了刚才他们眼里透露出的是一种期待。这堂课让我深深明白,范读对于一个语文老师多么重要,对于学生多么有意义。好的范读能让学生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从那以后,我格外重视每一次范读。当然,有时也可以通过其他音频设备,比如课文录音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二、创新形式,让学生爱上朗读。
三、多样评价,让学生享受阅读。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上,老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们站起来朗读,可是当学生读完后,大多数老师通常只说一句:“不错。”“很棒。”这样的评价过于笼统,会让学生们觉得没有得到肯定。所以老师应该正视每一次评价。正确的评价能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合理的评价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建立在符合他们年龄层次上看问题的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很难读出真情实感,或者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所以在课堂中只要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就应该给予肯定。对于能够带着自己感受读课文的同学,教师更应该保护他们的感受,及时正面的评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你真是朗读小能手。”、“你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朗读让我们大家都陶醉了。”、“你把这个词读得特别美。”……同时,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评价要有针对性,不能过于笼统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以读为主,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让学生们愿意朗读,开心“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