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沫写《青春之歌》的初衷

(2012-09-27 11:05:30)
标签:

杨沫

青春之歌

王林

老鬼

文化

分类: 王林日记

    昨天下午,老鬼夫妇带着儿子和王黎影女士到我家来玩。老鬼和王黎影还是深泽的老乡呢,抗战期间老鬼的父亲马健民和王黎影的叔叔王晓楼都在十分区。闲谈中,说到我父亲在1938821日的日记中写道:“乘大车来安国……一到不久又遇张雪峰、马介民同志。”老鬼说应为马健民,即他父也!时任县长。我说近日在整理父亲1962年日记时又有一段,便将日记拿给他看。

 

                              http://s13/middle/9d8944b7tcaa63e2dd0cc&690

                                                        1962225 星期日

上午马健民、田方、于兰等同志来看杨沫同志,顺便到我病房坐了会儿。……晚与杨沫同志闲扯,她说她原先是写抗战一段,为描写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却独立产生了《青春之歌》。

 

老鬼说对此事他原先不知道,他妈妈后来要“全方位”地写一部反映抗战的小说,但失败了。说时还用双手划了个大圈,以显示“全方位”吧。还叫张丽娜拍了照片。

我认为这正是作家创作的微妙之处吧!杨沫在准备创作抗战题材的小说时,先以自己的经历为模特儿勾勒林道静时,因其真实,产生了《青春之歌》。而当有了某种“意念”,或者说是某种“主题”(在那个时代,往往都是带有强烈的政治或政策上的色彩),而要达到什么宣传效果或政治目的时,往往都是失败的。这种事例在建国后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个“有心”和“无意”里面的学问大了,不是一下子说得清的,我也就不说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没来得及和老鬼交流。

临别时,送了他们一些小孔自己做的云腿月饼,别的不说,起码没有添加剂,云腿是我骑着自行车到云南商店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